公民史學宣言 反微調課綱

課綱微調原住民文化認同有很大的衝擊。(圖/記者賴於榛攝

作者/許全義

高中是12年國教的最後階段學生所接受的史學教育,也是他/她日後成爲自由國度公民基礎。此公民史學,當有三大特色,一、與公民站在一起( with the citizen ),二、系公民所關切的 ( of the citizen ),三、與公民共同對話建構的 ( by the citizen )。

很遺憾的,微調課綱恰好與此潮流背道而馳,似乎還停留在培養帝國順民的大明王朝

首先,這份課綱是違反程序正義的,是少數幾個人,而且是沒有史學專業的,黑箱作業下完成。這是一份懼怕與公民對話,共同架構過去共同記憶專制極權課綱。只要是有血性的自由國度公民,臺灣不想當專制帝國順民的,都不得不反。

其次,這份課綱所規劃內容,既非公民所關切,也不足以培養臺灣新時代公民。今天還有多少公民會對隋唐制度租庸調法,饒富興趣呢?課綱又如何能說服公民,爲什麼一個高中生要對唐代租庸調法耳熟能詳呢?新時代公民關係議題,揆諸世界,是環境史,經貿史與人權史。很遺憾的,我們的課綱還停留在中國天朝中心主義,不知今夕何夕?只要是對臺灣未來關切的高中歷史老師,懼怕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成爲國際流氓的,對此課綱實不得不反。

最後,這份課綱羞與臺灣公民的過去站在一起,反而希望在大中國口號宣傳中遺忘臺灣公民的共同記憶。這份課綱所宣揚的其實是臺灣人所不可能享有的中國幻想而已。一如以中國古典形式所建構的南海學園忠烈祠圓山飯店中正紀念堂一般,那只是幻想擁有整個中國的、不切實際的規劃。臺灣不是中國曆代中的南朝,各城市也絕非北平天津西藏路星羅棋佈的小中國。新時代臺灣公民要對自己的共同記憶尊重。羞與臺灣公民站在一起,不斷陷入新政權擁有者否定前一個的過去之井中的課綱,終將在歷史洪爐中化爲灰燼。

簡之,這份高中歷史微調課綱,不僅違反程序正義,還停留在培養帝國順民的關懷;深陷在不斷否定過去的、成王敗寇的過去之井中;還與新時代精神相違背,讓臺灣人對環保、經貿和人權議題的歷史縱深盲昧。是可忍,孰不可忍。臺灣人鳴鼓而攻之!

▼高等行政法院已判決教育部的黑箱課綱敗訴,但教育部仍一意孤行。(圖/記者蕭保祥攝)

●作者許全義,現任臺中一中歷史科教師,同時也是歷史教師深根聯盟成員。歷史教師深根聯盟,是由一羣反對用任何政治意識型態綁架教學的現任高中職歷史科教師組成,除了反對即將上路的微調課綱之外,也希望尋求與公民對話,建構出真正的公民史學。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