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大陸突破美國科技鎖喉出現曙光

美國近年加大對中國大陸在半導體、AI及量子運算等領域封鎖力道,預期將激勵中方加速自主研發。圖/新華社

三家法人機構近日向路透透露,遭美國科技封鎖而導致5G手機難產的中國手機大廠華爲,計劃改用中芯國際等本國生產晶片及自制晶片設計軟體,在今年底前重新生產旗艦版5G手機,並在明年初上市。若此一消息爲真,顯示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制裁,反而促進陸企更積極追求技術自主,並已取得一定進度。

美國對中國的科技鎖喉愈鎖愈緊。華府要限制北京開發能夠主宰國家及經濟安全的次世代技術,北京則把華府的限制當作圍堵和孤立中國的惡意打壓。中國的反制已落實到行動上,先前以國安爲由限制美光產品在大陸銷售,並已自8月1日起限制鎵、鍺等晶片製造的關鍵材料出口。

美國也正研議擴大對中國大陸的出口管制措施,據悉總統拜登可能在8月中旬簽署行政命令,限制美企在中國大陸投資關鍵技術。這項行政命令側重於半導體、人工智慧(AI)跟量子運算將禁止特定交易,其他交易將須向政府揭露。雖然美國限制大陸取得或製造先進晶片,將對大陸造成極大的傷害,但華府持續對北京施壓,正如美國晶片業多認爲的,將是七傷拳,美國也蒙受其害。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就示警,指白宮一連串對陸管制恐遭反噬,將激勵中方加速自主,影響美國晶片業擴張,輝達、英特爾、高通等美國晶片大廠的執行長,從上月聯袂說服拜登政府打消對陸出口管制的念頭,可看出美國晶片業者的擔憂。然而,美國參議院和白宮仍在加大封鎖力道。

事實證明,美國對中國科技出口管制的影響被高估了,也低估了中國繞開管制的能力。一個顯明的事例是,自川普政府2020年禁止向華爲銷售高端晶片後,西方國家預測中國的5G推廣速度將趨於停滯。事實恰恰相反,中國5G基站的數量連續兩年幾乎都翻倍增長,目前的總和約佔全球一半。由於無法獲得更新的晶片,華爲的手機業務急速萎縮,但如今華爲似乎已能自主設計並在中國生產高端晶片。

面對晶片技術遙遙領先的美國,中國利用市場優勢打擊美國企業,對美光的管制,警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不排除中國將來會進一步提高處罰力度,擴大反制範圍。不過,業內人士擔憂,反制措施是否將重蹈美國的覆轍,「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因爲制裁美國企業將導致吸引外資更加困難,使得本就阻力重重的中國疫後經濟復甦之路更加坎坷。唯一沒有後遺症的反制之道是加速補足短板。中國大陸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加大力度進行,積極將AI應用到製造業、採礦業、農業和物流業上,努力繞開美國科技限制。

手機等消費端技術算是次要問題,企業生產力纔是決定性的關鍵。大陸一些龍頭公司積極提供基於雲計算的AI服務以及培訓和諮詢業務,向成千上萬的公司推廣這項新技術,希望快速深入到各行各業中去,讓AI賦予各行各業價值。主導其事的是華爲,其入場方式是爲製造業、醫藥研發、礦業、鐵路、金融等其他行業的客服訓練AI系統,且能獲得華爲自研的鯤鵬與升騰AI處理器支持。中國大陸計劃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將AI有效應用用於生產、物流和服務中,追求世界領先地位。

5G是未來產業競爭的另一個勝敗關鍵,其高速傳輸、低延遲、大連接密度和良好的網絡可靠性,將對各個產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並帶來更多創新應用和商機。5G在西方消費端技術運用成果不彰,網路下載速度只有中國的一半,中國在5G頻寬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實現商務自動化方面頗有進展。中國的5G2B與AI已帶來實在的好處,比如更便宜的工業產品、更高效的港口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應用等。

高端晶片是中國的短版,一時尚難突破封鎖。不過,美國廠商已經受不了業務損失,高通公司三分之一的年收入來自中國,輝達則是五分之一,《晶片法案》所提供的支持根本無法彌補因配合聯邦監管而損失的收入,所以鬆綁是遲早的事。即使不放鬆管制,也將如全球首屈一指的荷蘭曝光機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所說的,中國最終會發展出替代產品。這是中國反封鎖的「必由之路」,而且已經看到曙光;過程是艱苦的,結果將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