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曇花一現的世界競爭力排名?

工商社論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最近公佈2021年世界競爭力評比,臺灣由於在去年的防疫表現良好,經濟成長率3.1%於全球名列前茅,因而在64個受評比國家裡,排名由2020年的第11名,躍升至第8名。此不只爲2013年以來最佳表現,更難能可貴的,同時在「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能」及「基礎建設」等四大領域的排名,也都較前一年進步。

儘管臺灣在2020年的整體表現獲得了廣泛的肯定,但是今年以來臺灣在疫情的控管,以及疫苗的開發、施打等相關方面的表現,不只相較於前一年呈現嚴重的反差現象,在「政府效能」領域的表現,更是近乎荒腔走板

尤其值得正視的是,IMD在其報告中,特別點出此次評比能否脫穎而出,主要取決於四項關鍵因素,包括政府及企業迴應的靈活度、數位創新的能量、紓困的社福制度,以及社會凝聚力。准此,臺灣於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的衝擊,在報告所列出的四大關鍵因素,的確都有亮眼的表現。但是到了今年,包括政府迴應的靈活度、數位創新的能量,以及社會的凝聚力等方面,確是明顯的出現落差,進而引發諸多的質疑乃至於造成社會大衆的不安。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與省思。比較臺灣較前一年排名有所進步,而同屬亞洲四小龍的其他三個國家地區,香港和新加坡的排名均較前一年有所退後,南韓爲原地不動,但是大陸的排名則是較前一年進步了四個名次。可見我們不只不應該自滿於在2020年曾經有的亮麗表現,更不容忽視對岸排名的躍升。

關於中國崛起的議題,誠然已經引發以美國爲首的G7國家之高度重視以及焦慮,但是從某些相對客觀的國際排名來看,卻是歷歷在目。除了在IMD排名的提升之外,英國智庫New Financial於10日公佈的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報告,中國已是僅次於美、英兩國位屬第三;而市場研究機構凱度(Kantar)於21日公佈的全球品牌價值百強名單,中國共有18家企業上榜,成爲僅次於美國全球上榜品牌第二多的國家。凡此,均足以顯示儘管美國想盡方法想要打壓,但中國的崛起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然而,臺灣當局顯然無視於此一客觀事實,其結果不只可能使臺灣錯失搭上中國崛起順風車的機會,更令人擔心的是,如此的漠視或無知,還可能使臺灣在往後的國際競爭力排比上陷入困境。於此姑且以針對此次IMD排名公告後,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的迴應來看,她曾特別指出,儘管臺灣在四大領域的表現,均較前一年有所提升,但在「基礎建設」領域底下的基本建設和技術建設這兩項指標,卻分別較前一年退步了六名和二名。而所謂的基本建設評比退步六名,反映出臺灣缺水缺電少子化的問題。至於技術建設指標,則反映出在電信投資、使用網路寬頻人數仍待提升。高副主委因而表示,政府將加大力道來解決影響臺灣基礎建設表現不佳的問題,並已在前瞻計劃2.0中匡列對5G建設的投入。

談到對5G建設的投入,的確是足以影響未來IMD有關世界競爭力評比的關鍵指標。在臺灣來說,中華電信爲搶爭5G網路覆蓋率第一,從去年2月至今年6月,已分三批投入逾254億元採購5G設備。再加上包括臺灣大、遠傳、臺灣之星及亞太電信公司競相投入,乃使市調單位Opensignal以「臺灣5G發展速度非常驚人」來形容臺灣5G發展,並預估到今年底,臺灣5G用戶將達整體行動寬頻總用戶30%的滲透率

從這些數據顯示,臺灣電信業者近年來已競相投入5G網路建設的競賽,但如果對比大陸的發展,可能就無法自我感覺良好了!根據大陸工信部於5月底的公告,截至今年3月底,大陸已建成81.9萬個5G基地臺,佔全球總數的七成以上。而到今年底,預計還將新建50萬個5G基地臺。同時,迄今大陸5G的終端連接數已超過3.1億,落實於工業領域和經濟社會領域的應用示範項目更已超過1萬個。最終目標則是要深化數位資料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以推展成爲網路強國,並支援企業發展「5G+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應用創新。

相較於中國對5G時代的佈局與整合發展,不只臺灣的電信業和相關主管部會仍缺乏一個整體的建設與融合創新發展藍圖,包括整體OECD的其他國家,也是瞠乎其後。臺灣從IMD新排名所獲得的肯定,可能只是曇花一現,但是更值得正視與省思的是,面對中國的5G發展藍圖,臺灣的趨吉避凶對策又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