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與英廠商籤合作備忘錄 搶攻臺灣離岸風電市場

臺灣西部海岸風力發電風車林立,工研院指陸岸風能會因地形影響,易產生紊流不穩定。(羅浚濱攝)

工研院日前與英國離岸再生能源整合開發中心籤屬「離岸風電產業技術合作資訊交流MOU」,包括英國在臺辦事處經濟部能源局等代表均參與見證。(工研院提供/羅浚濱新竹傳真)

臺灣西部海岸目前風力發電風車林立,經濟部認臺灣有成爲亞太離岸風電領導市場潛力,日前促成工研院與英國離岸再生能源整合開發中心簽署「離岸風電產業與技術合作及資訊交流合作備忘錄(MOU)」,將藉助英國經驗雙方技術交流,強化科研量能,搶攻本土離岸風電運維市場。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指出,簽署合作備忘錄後,雙方將成立聯合工作小組,聚焦風機海纜設備電力設施等項目,藉導入AI及大數據分析等創新技術,促使離岸風電運維邁向自動化、數位化智能化,開啓臺英在風電產業的雙贏契機

根據全球能源產業研究機構Wood Mackenzie認爲,臺灣離岸風電運維市場上看304億餘元。目前臺灣西部海岸風力發電到處可見,與離岸風電有什麼差異

工研院綠能所組長顏志偉表示,風力發電設置首要考量風能條件,風能要恆常且穩定,陸域風力受到地形影響易產生紊流,海域風能則相對穩定且豐沛,亦即離岸風電獲取的風能,會比陸域風電更具效益

顏志偉說,臺灣西部海岸由於人口較爲稠密設立陸域風電,常遇民衆陳抗及受陸上交通限制,離岸風電則易涉漁業海洋生態議題外,機組規格需能抵抗海域高溫鹽度溼度的環境,單機容量重量體積高度等均遠高於陸域風力機組,更因海事工程會大幅提高施工複雜度

因此,離岸風電要由成熟海事工程業者執行風場建置相關工程,不但要配合天候,更需要特殊工程船舶專業技術人員專屬港埠設施等,費用甚鉅,目前國際發展趨勢均藉由擴大風場設置規模,來降低單位開發成本

發電成本方面,根據110年度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計算參數,可明顯看出陸域與離岸風電間差異,陸域風電期初設置成本爲每瓩4.11萬元,運維成本2393元,年售電量每瓩2500度;離岸初設成本每瓩15.41萬元,運維成本4294元,年售電量爲每瓩375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