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退化免挨刀 8旬嬤PRP療法獲改善

醫生李松青指出,這名8旬嬤接受PRP療法後,行走能力大爲改善。(柯宗緯攝)

醫生李松青(右)指出,這名8旬嬤(左)接受PRP療法後,行走能力大爲改善。(柯宗緯翻攝)

醫生李松青(右)指出,PRP療法有助於改善關節活動能力,但需要自費。(柯宗緯攝)

84歲阿嬤飽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不良於行及不耐久站,她深怕挨刀不願換人工關節,改採自體濃縮血小板關節注射(PRP)等多重療法,大幅改善行走能力。醫師強調,PRP非一勞永逸,但療效約可維持1年,目前健保不給付。

收治阿嬤的高雄市活力中山脊椎醫院」醫師李松青爲阿嬤施行自體濃縮血小板關節注射(PRP),加上體外震波鬆筋靜脈補充肌腱營養肌力強化復健等多重療法,4個月後關節骨縫增加,骨質疏鬆一併改善,如今一口氣可走70公尺,讓阿嬤重拾往日笑容

PRP被歐美運動員視爲「疼痛終結者」,老虎伍茲名人曾接受治療。李松青表示,近兩年PRP在國內盛行,利用抽取自體血液經離心萃取產生高濃度血小板,再注射回患者疼痛處,因富含生長因子,可提供自體組織修復,增進關節軟化、恢復彈性等。

他補充說明,PRP適用於退化性關節炎、肌腱軟組織、退化性病變肌肉拉傷;早期患者較有效果,目前屬於自費,一般療程須每月施打1次,至少連續3次,代價約4萬初。他收治的病患中,療效最長可維持18個月,平均也有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