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蔣渭水二三事:柯文哲真有搞懂臺灣民衆黨的歷史嗎?

林宜敬臺灣大學資訊工程系畢業,美國布朗大學電腦科學博士。2002 年創辦艾爾科技公司,推出專業的聽力口說訓練軟體 MyET,現擔任執行長

最近因爲臺灣民衆黨黨名的事情,許多人說柯文哲在消費蔣渭水。但蔣渭水是什麼人?臺灣民衆黨的歷史是什麼?我想大家都跟我一樣,搞不太清楚吧?

所以我今天花了一個早上,做了一番考證:

1、臺灣民衆黨的前身是1921年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林獻堂是該協會創立時的「總理」。而臺灣文化協會本身又是延續「臺灣議會設置運動」而來,以爭取臺灣自治爲主要的目標之一。

▲臺灣民衆黨的前身是1921年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林獻堂是該協會創立時的「總理」。(圖/翻攝自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粉絲專頁

2、臺灣文化協會在1927年因爲左右路線之爭而分裂。左派的連溫卿留在文化協會,以「階級鬥爭」爲指導原理,推展農民運動。而右派的林獻堂、蔡培火、蔣渭水出走,另組「臺灣民衆黨」。

3、臺灣民衆黨並不是蔣渭水一個人創立的,而是由謝春木、蔣渭水、蔡培火、黃周、彭華英等,一羣人一起創立的,蔣渭水只是創黨的重要幹部之一。

4、在 1920 年代,臺灣反日民族運動的領導人一直都是林獻堂。但是1927年5月15日,林獻堂跑去環遊世界378天。所以 7 月 10 日臺灣民衆黨在臺中英樓酒家成立的時候,林獻堂不在臺灣,沒有參加。

5、由於蔣渭水主張臺灣民族主義,因此,在1927年7月臺灣民衆黨成立的前夕,臺灣總督府透過蔡培火傳話,表示如果臺灣民衆黨讓蔣渭水加入,就必須在黨的綱領政策中刪除民族主義的主張;而如果臺灣民衆黨要保留民族主義的主張,就不能讓蔣渭水加入。

但是創黨大會還是決議讓蔣渭水加入,同時在黨綱中保留民族主義的主張。而後來總督府也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6、蔣渭水在臺灣民衆黨中逐漸取得主導權,而且逐漸左傾。在1929年10月的第三次黨代表大會中,公開主張「以農工階級爲中心勢力,以農工商學共同戰線,明白提示立黨之精神使黨員周知」。

7、1930年,臺灣民衆黨再度因爲左右之爭分裂。林獻堂、蔡培火等主張「民族主義」的右派人士另組「臺灣自治聯盟」。而主張「階級鬥爭」的蔣渭水等左派人士決定攤牌,要求臺灣民衆黨的黨員不得同時加入臺灣自治聯盟。

8、1931年1月,右派的蔡培火被左派的蔣渭水開除黨籍,而林獻堂也選擇自行離開臺灣民衆黨。

2月18日,蔣渭水所領導的臺灣民衆黨召開第四次全體黨員大會日本總督府的臺北警察署長突然出現在會場當場將臺灣民衆黨解散,並逮捕蔣渭水等人,一天後釋放。

總結來說,臺灣民衆黨因爲左右之爭而成立,也因爲左右之爭而結束。蔣渭水原本是右派,後來變成左派。他是臺灣民衆黨非常重要的領導者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領導者,也不是創黨的黨魁

▲柯文哲曾參加蔣渭水移靈儀式。(圖/翻攝自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粉絲專頁、柯文哲臉書

而現在許多臺灣人有一種錯覺,以爲蔣渭水是當時臺灣民衆黨唯一的領袖,想來是因爲蔣渭水同情中國革命,曾經加入孫中山同盟會,所以對戰後的民黨有很大的宣傳價值的關係。

再加上林獻堂在二戰結束之後跟國民黨政府鬧翻,遠走日本,謝春木投共,而石錫勳等人由反日變成了反國民黨,所以國民黨就「奉蔣渭水爲正朔」,不斷放大蔣渭水在日據時期臺灣民主及民族運動中的重要性

又,其實蔣渭水對共產黨十分的的同情,而且勇於衝撞當權者,依他的個性,如果他活到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話,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當然,這種關於歷史的假設性問題,不可能會有標準答案,只能各自猜想。

熱門文章》►給柯文哲的逆耳忠言:不要當什麼都給的哆啦A夢

►柯文哲組黨重傷誰 郭董會上「臺民黨」這輛車嗎?

►最夯的評論短影音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