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保名得以“加時”

1月31日是中國足協爲中赫國安俱樂部提交更名材料設定的截止日期,只有在這一天之前上交有關股權變更的證明材料並經過足協的審覈,中赫國安俱樂部才被允許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進行後續的操作。而如果未能得到批准,那麼“國安”的名字就將不復存在。

29日中午,隨着中信集團產權機構掛牌交易信息正式披露,也就證明了中赫集團和中信集團正在進行股權的相關收購工作。換言之,如果這樣的信息最終得到足協的確認,那麼中赫國安俱樂部又爲保住“國安”隊名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據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未來雙方還希望繼續就此事進行深入磋商。這麼看來,北京中赫國安俱樂部將申報北京國安”作爲未來的球隊名稱

根據中信集團29日發佈的股權轉讓公告,雖然北京產權交易所公示的內容顯示,此番中信集團“掛牌”金額只有1元,但這並不意味着收購方中赫只需花費這具有象徵意義的金額就能成功拿下,其背後所涉及的相關事務甚至債務還有很多,北交所發佈的轉讓標的主要財務指標顯示,國安俱樂部2020年負債達176460.8萬元,這也是轉讓底價爲1元的原因。因此即便是有這樣的確認信息公佈,也並不意味着此次收購順利完成。

所以,現在就說“國安”的名字保住了還爲時過早。不過此消息還是透露出了一個積極的信號,那就是事情還在繼續朝着好的方向發展,也爲日後的運作爭取到了時間。而這對於中赫集團和中信集團來說,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去年11月,中國足協召開了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會上提出要將各俱樂部現有的名稱“去商業化”,並重新申報中性化名稱。具體到北京中赫國安俱樂部,如果要保留“北京國安”作爲俱樂部的名稱,就必須要符合“球隊名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股東關聯方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品牌名”的規定,因此最可行的方案就是,中赫集團收購中信集團的股權並完成相關的註冊工作。之所以要這麼做,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中信集團目前仍持有北京中赫國安俱樂部36%的股權,只有完成收購,“國安”才能符合相關要求。而在經歷了一段相當長時間的溝通和談判之後,最終中信集團將產權機構的掛牌信息正式對外公佈。

無論如何,中赫和中信在截止日前提交了相關材料,還是爲今後的工作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距離聯賽註冊的“關門時間”還有一個月,現在爲了保住“國安”,兩方都需要快馬加鞭了。文/本報記者 張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