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長大了!捨棄「計點」改採實質影響力計分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還在一味的追求「點數」嗎?這招恐怕要失效了。爲了扭轉國內學者爲「點」拼命的,一味的追求科研指標「點數」高的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國科會決定全面捨棄以往「論文計點」的評審模式,改以研究成果的「實質影響力」做爲評分標準經費補助的依據。「研究本應追求內容卓越,而不是點數的高低。」

▲國科會博士候選人論文獎勵申請說明會現場。(圖/翻攝自政治大學)

就像小學生爲了高分唸書!國科會主委朱敬一25日引用《金剛經》的內容解釋這項重大變革乘筏渡河,是爲了追求佛法;到達彼岸後,就該棄筏登岸,而非眷戀。他強調,科研指標應該是幫助學者們「追求卓越」的工具,不該反過來變成學長爭相追求的「框架限制」。

目前國科會在審查研究計劃時,主要依據發表論文的期刊,在科學引文指標(SCI)與社會科學引文指標(SSCI)的影響係數做加權,再計算出總點數,然後由審查委員依據計劃內容,決定是否給經費補助。這造成學者們發表論文時,只考慮指標能否得到高分、不去管投稿的期刊有多好的歪風

國科會副主委牟中原表示,學者不能本末倒置,把「指標工具」當成「目標」,追求點數而做研究;這簡直就像小學生爲了拿到高分而唸書,同樣道理

若按照現有的審查方式,僅依照申請者的科研指標累積點數做爲排序,就決定誰能拿到經費補助,是不恰當的;更嚴重的是,這項數字指標還會延伸到學校,做爲教授升等的重要依據。只要抓到訣竅,要從國科會手上拿到經費並不困難!有教授甚至直言,國科會計劃根本是「變相的強迫加薪」。

國科會的新制度將會從2013年起實施,國科會將不再以「點數」做爲指標,反以該研究論文或專書的「實質影響力」來計分。例如研究成果發表後,是否因此受邀出席學術研討會發表演講、解釋自己的研究,或是技術成功轉移給廠商,對產業有實質貢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