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節領袖營結營 學生分享經驗收穫豐碩

▲兩岸大學生領袖同學代表宣讀倡議書 。(圖/記者魏有德攝)

記者魏有德/福州報導

舉行近一週實地考察的「兩岸大學生領袖營」,昨進行心得交流發表。參與活動的四組學生分別就「傳承工匠心,共敘兩岸情」、「新農村鄉村振興」、「數位福州」、「新社區建設」等主題進行報告。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化身記者,訪問與會學生心得,氣氛相當輕鬆、愉悅。

第六屆海青節旗下活動「兩岸大學生領袖營」昨進行心得分享,龍明彪先是回憶起去年學生參加情況,指去年有一位同學首次來到福州,感受到大陸情況的感變。

現場一位就讀屏東科大二年級的鄭惠心,便是龍明彪提到的學生。就在兩人在會場相認後,龍明彪親切地拿起麥克風詢問鄭惠心的實習情況,猶如記者般的採訪動作,引起現場學生會心一笑。

▲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拿起麥克風,搖身一變專業記者 。(圖/記者魏有德攝)

龍明彪表示,兩岸同學在一起能夠很快融合,其中「同」是本質、是根;「不同」是差異、是枝節,實際上是一家人。他呼籲,希望臺青多到大陸來走走看看,來大陸同樣是主人,享受同樣待遇,同時也得替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責任義務相輔相成。

▲兩岸大學生領袖營的成員迎來最重要的成果心得交流發表會 。(圖/記者魏有德攝)

朝陽科技大學的戴偉傑福建江夏學院李寧悅是代表「新農村、鄉村復興」這組上臺報告。他們將所見所聞彙整,並以南投「埔里酒廠」的行銷方式,提供給福州農村借鏡

戴偉傑提到,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三坊七巷裡的劇場,以說書人方式,透過詩詞介紹福州的美景,與其他地方用影片照片介紹有很大的差別。

談及搭檔的李寧悅,他表示,在臺灣聽到陸生第一印象就是很有狼性,他們的確勇於表達自己想法,講狼性似乎很有攻擊性,實際接觸其實覺得他們很和善

李寧悅則提到,以前很少有機會接觸臺灣學生,最大的感觸是和之前報紙網路上所接收到比較偏政治性訊息不同,是可以感受更真實的一面,沒有距離感

陳鏽偵(圖中)在臺上接受業師指導 。(圖/記者魏有德攝)

長榮大學的陳鏽偵參與的是工匠組的體驗,接觸到福州傳統及創新的工匠精神。她表示,大學只在學術課本上做研究,透過活動參訪,課本上的知識都反映在社會企業上,是很重要的經驗

莊順傑就讀於臺灣科技大學,透過這次的分組,他在AR、VR的體驗項目上,更關注的是高科技是否能投射在現實生活中。他提到,在臺灣也有類似的實作項目,但是在大陸整個環境的規模及規劃比較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