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股》長榮7月營收雙升登峰 前7月衝破4000億元

長榮今年預計有19艘新船下水,6月有1艘2.4萬TEU及1艘1900TEU下水,7月又有1艘2.4萬TEU新船下水,新的運力帶動連兩個月營收創高。今年至目前爲主,已經有13艘新船下水,後續還有2艘2.4萬TEU及4艘2500TEU等待交付後投入營運。

長榮今天也公佈完成全球營運船隊、國內所屬辦公大樓及貨櫃集散場溫室氣體盤查,並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查驗,除了取得「國際標準組織」ISO14064-1:2018證書外,並獲得「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的認證。

因應氣候變遷衝擊及國際社會對永續議題的關注,各國政府相繼提出減碳目標,金管會亦於今年3月啓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企業分階段揭露溫室氣體盤查資訊。長榮遵循主管機關相關法令規範,在碳盤查及碳足跡平臺的規劃上,特別成立專責「溫室氣體盤查推動小組」,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及推動減碳相關作業。經嚴格盤查與驗證後,7月完成母公司各範疇及子公司營運船隊的溫室氣體盤查,並取得ISO 14064-1:2018及GHG Protocol雙認證,超前法規要求時程。

長榮目前營運的船舶有8成船齡低於10年,以高效率的優質船隊提供較低能耗的運輸服務。另配合營運規畫,長榮投資的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預計明年中啓用後,將可逐步取代現行第四及第五貨櫃中心分隔兩地的作業模式,有效降低二個碼頭之間轉運櫃的拖運需求及排碳量。

長榮訂定具體的減碳目標,以2008年船隊二氧化碳排放數據爲基準,規畫在2030年將平均每隻20呎貨櫃運送每1公里的排放率減少50%,較「國際海事組織」(IMO)要求航商降低40%的標準提高10%,2050年進一步減少至70%,並在排放總量方面減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