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地毯」現身花蓮吉安 獨特美景令人稱奇

花蓮安鄉慶豐村一處休耕農地,近日被大片紅色漂浮物覆蓋,連當地農民都說很少見。(羅亦晽攝)

花蓮吉安鄉慶豐村一處休耕農地,近日被大片紅色漂浮物覆蓋,花蓮農改場解釋,該漂浮物爲俗稱「滿江紅」的蕨類植物,受低溫影響,由綠轉紅,且大多生長在沒有農藥水田裡。(羅亦晽攝)

「滿江紅」同時也是一種綠肥植物,它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是很好的氮肥來源。(羅亦晽攝)

花蓮吉安鄉某處農田近日被大片紅色漂浮物覆蓋,連當地農民都說很少見,擔心農田是否遭受污染。對此,花蓮農改場解釋,該漂浮物爲俗稱「滿江紅」的蕨類植物,受低溫影響,由綠轉紅,且大多生長在沒有農藥的水田裡,不過在花蓮已消失許久,這次出現亦成爲獨特生態景色

花蓮吉安鄉慶豐村一處休耕農地,彷彿上帝在該處鋪設紅地毯,放眼望去滿地一大片紅,近看才發現佈滿池水表面,竟是一些酒紅色細小植物,且數量非常多,吸引不少民衆目光,附近農友看了也嘖嘖稱奇,甚至在當地耕作近10年的黃姓農友說,「耕田這麼多年,從沒看過」。

花蓮農改場土壤肥料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倪禮豐表示,這些酒紅色類似浮萍的細小植物,其實「滿江紅科」的蕨類植物,俗稱「滿江紅」。它是全世界最小的蕨類,全球只有6種,大小約1公釐,植株三角形或長橢型,寬不超過1公分葉片中含有許多色素,平常是綠色,當冬天氣溫降低、夏天農田養分不足時,葉子就會轉紅。

倪禮豐說,「滿江紅」同時也是一種綠肥植物,它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是很好的氮肥來源,早期沒有化學肥料時,普遍存在田間水池邊,過去農民會利用它來穩定水中含量,因此它常生長在無農藥環境,所以成了生態指標,對農作物生長也有益處,不過要是生長過多,也有可能會阻礙陽光照射,影響農田生態平衡。

此外,每年2月,南投縣仁愛武界部落的武界橋下皆可見「滿江紅」與其他水生植物漂浮水面美景令許多人驚歎不已,甚至還被喻爲「上帝調色盤」,每年總是吸引大批遊客朝聖;今年因寒流接力襲臺,低溫所致,連埔里南安路的杷城排洪道也可見「滿江紅」的景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