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9」導彈進駐永興島 6倍音速最大射程125公里

大陸去年在南海發射紅旗9導彈,並警告美國敵機開花」。(圖/翻攝自中軍網,下同。)

記者老嘉郡綜合報導

美國《福斯新聞網》引用「ImageSat International」提供的衛星圖指出,大陸已經在西沙羣島永興島部署8個「紅旗-9」(HQ-9)導彈的發射架雷達,將對附近軍機民用機造成威脅臺灣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少將則表示,目前已經掌握大陸先前部署的防空飛彈動態,會密切注意後續發展。

紅旗-9導彈(HQ-9)是大陸的一種遠程地對空飛彈,海軍版稱爲「海紅旗-9」,彈體修長,使用無翼氣動佈局,即導彈主體上沒有安裝任何方向控制面和航行穩定面,能大大降低飛行時的阻力,航行速度可以達到6倍音速以上,最大射程達125公里,可以滿足要地防空野戰防空、艦隊防空、反導攔截等現代戰爭的需求,性能媲美俄羅斯S-300、美國愛國者防空導彈。

紅旗-9是大陸第一種具備有限反戰術導彈國產武器系統,技術層次跨度頗大,因此倍受重視和寄予厚望,而軍工部將原來發射俄製的SA-N-6海空防空飛彈的8聯裝「左輪」垂直髮射系統加以改良,由備彈8枚減至6枚,使其能方便安裝在較狹窄細少的驅逐艦上;此外,也將每個垂直髮射單元改爲具備單獨發射能力,配置液態氮加壓裝置,能大幅提升反應速度、縮小發射間距及同時攔截大批空中目標

此外,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能一次控制6枚導彈攻擊3至6個目標,採用兩彈打一機時對付三個目標,而對付六個目標則是六枚導彈各接戰一枚,對同一個空中目標可先後動用兩枚導彈進行重複攻擊,導彈發射間隔時間約5秒。

紅旗-9原本的冷發射模式則未有太大改變,只將每個發射系統都安裝成偏向一側,以防止發射失敗的防空飛彈垂直墜落在甲板和發射系統之上,對船艦造成極大的破壞;導彈在發射後,會在空中透過自身的點火器點火,若未能點火,彈體會透過液態氮加壓發射所給予的慣性,拋向船舷並掉入海中。

大陸解放軍海軍在2014起裝備的「052D型飛彈驅逐艦」裝備也適用垂直髮射系統,能提供紅旗-9較大的升級空間,且該發射系統能應用冷、熱兩種發射模式,可提供海紅旗-9需要的液態氮加壓發射,或以熱發射方式使用改進型的紅旗-9。

大陸在去年10月時,就在南海某灘塗進行紅旗-9導彈的發射軍演,並透過陸媒表示,紅旗-9在呼嘯而出後,直撲遠海縱深目標,而「敵機」隨後便在空中「開花」,以此對美國曾表示要以軍艦開進大陸在南海島礁12海里範圍的說法予以警告。

▼紅旗-9導彈使大陸能夠降低對俄製S-300的依賴。(圖/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