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病比入法首日 血汗醫護訴求合理勞動條件

工會成員衛福部門口演出「墮落血汗白衣天使行動劇,反映醫護人員勞動問題。(林周義攝)

各地醫護工會齊聚衛福部前,怒求合理勞動條件。(林周義攝)

「醫護過勞,病人不保!醫護沒休息,病人丟性命!」臺北醫院護理之家大火造成多人死亡,當班的護理人員卻遭起訴,令醫護界忿忿不平。適逢勞動節護病比入法上路首日,各地醫護工會齊聚衛福部前,怒求合理勞動條件。

根據衛福部「醫療機構設置標準」,醫學中心護病爲比1:9、區域醫院爲1:12、地區醫院爲1:15。臺灣護理產業工會護理師張子珩表示,去年衛福部公告時,工會就反對,認爲規定和四年前一樣,未有進步,護病比淪爲數字遊戲

事實上,健保署每月公佈的護病比,都由醫院自己登錄,且一年僅一次稽查。張子珩痛批監督機制形同虛設,因地方稽查人員不足,且檢查項目繁瑣,看不見實際狀況。若不合格,也僅開罰1到5萬,對院方來說不痛不癢。「政府是在保護病人安全,還是幫助醫院逃避監督?」

臺灣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盧孳豔表示,三班合理護病比才是保障護理人員、病人的最好方式現行護病比採平均計算,如碰上人少的假日,整個月下來,護病比也會合格。根據醫院自行登錄的統計,今年2月,25家醫學中心,就有23家自稱護病比少於1:8。

臺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表示,目前護理之家的護病比維持在1比50到200、小夜班區域及地區醫院則介於1比17至20間。北市聯醫工會常務理事陳奕榕表示,護理人員人力不足,導致需跨科支援,培訓時間亦由2個月減至5周,沒有完整訓練,罔顧病人安全。

陳玉鳳進一步表示,醫院常以假班表矇騙勞檢人員,「假打卡,真上班」已是常態,由工會人員參與勞檢,才能反映實際的血汗狀況。臺大醫院企業工會秘書陳宗欣表示,現行規定僅允許醫院企業工會成員參與勞檢,但並非每家醫院都設有企業工會。目前雙北設有自治條例,允許非企業工會成員參與勞檢,呼籲其他縣市跟進,以維護醫護人員勞動權益

另一方面,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醫師廖偉翔表示,公立醫院醫師、主治醫師仍未納入《勞基法》的保障。如工時受限制,恐對醫師、病人造成不良影響,盼衛福部聽見訴求,並讓主治醫師契約的簽訂更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