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責任險制式化保單 有兩大保障範圍

土污基管會執行秘書蔡鴻德指出,目前規劃環境責任保單最大關鍵即爲「專屬制式化」。(圖/記者陳明仁攝)

記者林潔玲臺北報導

行政院環保署積極推動環境責任險,土污基管會執行秘書蔡鴻德指出,現行政府力拚通過環境責任損害法,其背後最重要的莫過於保險機制,而目前規劃環境責任險保單最大關鍵即爲「制式化」,其中又有兩大保障範圍可先推行,包括污染整治責任以及第三人損害賠償

蔡鴻德強調,放眼國際,以美國來看,加油站儲槽約有3~4成有污染,但國內僅有8%,基本風險程度不同,保單的保費也會相對減少許多,加上再保公司也有一定的資金業者負擔的額度(自負額)就會減少,因此既使不幸造成污染,銀行團銀根,中小型業主也能度過難關。

目前臺灣國內約有2700座加油站,有210座已檢查遭污染。蔡鴻德表示,保單的推行主要依據普查數據才能進一步精算保費,由於加油站已完全普查,再保公司也已評估精算保險所能承受的範圍,預估造成污染後的整治責任以及第三人損害賠償能先推行。

至於在環境生態損失賠償部分,蔡鴻德進一步說,由於環境損害的範圍廣,也可能是該區域多家公司共同行爲,較難定義損害的責任歸屬,以及責任歸屬,因此,下一步將須「健檢」,逐步瞭解各家目前的污染程度才能擴大保險範圍。而目前則將先以原先徵收的土污整治費用退還予業者來當誘因,提高投保意願

近幾年經環保署調查,有不少中小企業皆有環保意識,卻不知如何着手,蔡鴻德認爲,若是公司因無法負擔環境污染的損失賠償而倒閉,就需要土污基金幫助整治,但若金額太大,變成全民埋單也不是辦法,因此希望業者能夠透過保險方式,進行風險轉嫁,若有70~80%有保險給付,就能創造政府、業者、民衆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