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畔 走來冬奧裁判(冬奧之約・冰雪運動熱起來)

李凌姝(左)在執裁中。   資料圖片

王珏(後)在指導隊員。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冰壺運動上海越發時尚,可以看作冰雪運動在這座城市發展的“縮影”:全民健身、校園推廣,讓更多人接觸、參與這項“慢”運動;大衆參與和項目發展水漲船高,專業人才有了更多舞臺,兩位冰壺教練,將成爲北京冬奧會裁判

跨越元旦直至2月底,第二屆上海白玉蘭國際冰雪節申城因冰雪熱鬧一時。上海外國語大學體育教師李凌姝和徐彙區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教練王珏也迎來火熱一冬。

這兩位姑娘,將在北京冬奧會冰壺比賽中負責裁判工作,李凌姝將擔任副計時長,王珏則是執場裁判。能夠親身參與“家門口”的冰雪盛會,對她們來說,是一份榮譽,也是沉甸甸的壓力。

冰壺獨具魅力,盡在優雅精巧

“慢”,是冰壺運動給人的直觀感受。比賽中,隊員觀望、討論,許久投出一隻壺,經過數十米的滑行後輕輕撞擊,準確落位,優雅而精巧。

李凌姝與冰壺結緣是在2011年,那時位於松江大學城的上海學生體育中心剛剛落成。“學校打算開設冰壺課,需要老師,我算是‘半路出家’。”李凌姝原本負責健美操和功夫扇等課程,因爲身體條件好,個人有興趣,在經過專業培訓後,她從2012年起擔任學校冰壺課老師。

王珏接觸冰壺的時間略晚一些。2013年,徐彙區青少年體校成立冰壺隊,負責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項目訓練管理工作的她分管這支隊伍。“蹬踏與田徑起跑動作相仿,滑行需要平穩、精準的滑冰技術,投壺則需要對出手有很好的控制”,王珏一上手就感受到冰壺的精細。

2014年,上海市體育局組織冰壺裁判員考覈,李凌姝順利通過,6月獲得國家一級裁判員證書。次年,上海承接全國冰壺聯賽分站賽,王珏獲邀參加,一個月間住在比賽場館旁,就此走上了裁判員崗位。

結合體力腦力,有助孩子成長

在徐彙區青少年體校,王珏要帶領9―18歲的小隊員學習冰壺,“冰壺被稱爲‘冰上國際象棋’,需要體力和腦力結合,對青少年來說很好玩,對成長也很有好處。”

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冰壺課受到學生的歡迎,往往是剛列進選課表就被選滿。李凌姝說,常有學生髮來信息“撒嬌”:“老師,我沒選到你的課!”甚至有外校同學知道上外開設冰壺課,還每週奔波幾十公里從楊浦區趕到松江區旁聽。

王珏認爲,在體教融合大趨勢下,將冰壺引進校園,是項目推廣的最好方式。這也契合上海開展冰壺運動的最初思路。2012年,上海市教委、市體育局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就三方共建,成立滬上首支冰壺隊,男、女各10名“90後”大學生是第一批隊員。

因爲冰壺是一項團隊運動,很考驗耐力觀察力和協作力,有的小朋友接觸冰壺後,性格明顯變得開朗、善於交流。“孩子的學業和責任心都有了提高,還當選了小隊長,語文成績也提高到了全班前五”,一位家長在給王珏的短信中感慨孩子的變化。

2016年3月,徐彙區青少年體校建成冰壺館,2020年10月,上海市青少年冰壺錦標賽在此舉行。來自黃浦、金山、靜安閔行徐匯5個區的近160名運動員參賽,王珏帶領徐彙區冰壺隊拿到全部8個項目的冠軍

營造運動氛圍,帶動大衆參與

相對而言,上海是發展冰雪運動較早的南方城市:從2010年至2019年,陸續舉辦短道速滑9屆世界盃分站賽、1屆世錦賽花樣滑冰3屆中國杯、1屆世錦賽;上海超級盃是國際滑聯所屬第一個以城市命名的比賽,也是第一個將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和隊列滑3個項目同時進行的大獎賽

國際大賽精彩紛呈,有力推動大衆冰雪運動發展:2018年,全國大衆冰雪季啓動儀式首次跨過長江,就在上海舉行;2019年,上海市民參加各類冰雪活動(訓練)達160萬人次。上海冰雪健兒也在國際賽場嶄露頭角:邵奕俊參加2018年平昌冬奧會男子四人雪車項目;前女子百米跨欄選手應清跨項後,在2019年女子單人雪車系列賽國王湖站奪得這一冬奧會新增項目的冠軍。

作爲上海市冰雪運動發展的一個縮影,冰壺如今已不能簡單稱爲“小衆項目”。松江大學城裡,9所高校開設課程,每年舉辦集體賽事;徐彙區市民體育節上,24支隊伍近百名愛好者挑戰旱地冰壺;嘉定區市民運動會上,冰壺以時尚項目的身份納入賽事……

在此基礎上,上海市冰壺運動協會搭建培訓平臺,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途徑,邀請多位國家級冰壺專家來滬培訓裁判、教練和製冰師。李凌姝和王珏就是受益者,2020年夏天收到世界冰壺聯合會發來的邀請郵件,對於她們是滿滿的意外和驚喜。

李凌姝這些年執裁過不少賽事,但北京冬奧會的意義完全不同:“能夠代表中國裁判在家門口執法比賽,感覺特別光榮,必須提高水平、不辱使命。”王珏在隨身的揹包裡放了一本最新版的全英文裁判手冊:“到了賽場,能力、技術都要通過語言來表達,要站上世界最高水平的賽場,先從提高自己做起。”

版式設計: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30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