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芳:年底提電動車建言報告

籌組電動車國家隊,貿協今年10月要舉辦「2035 E-Mobility Taiwan」。(本報資料照)

圖爲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王玉樹攝)

2035E-Mobilit(臺灣國際智慧移動展)資訊

爲了籌組電動車國家隊,貿協今年重頭大戲是10月份要舉辦「2035 E-Mobility Taiwan(臺灣國際智慧移動展)」。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接受專訪表示,除了希望藉由這個展,讓國外發掘臺灣更多隱形冠軍外,更會在年底彙整政府企業界提出一份電動車發展建言報告,希望指引電動車產業加速發展。

目前2035 E-Mobility預計設有200個攤位,會有至少50場線上線洽談會,擁有1000多個會員鴻海MIH電動車平臺早早表態參加。黃志芳說,除了MIH外,會把民間企業、公協會、政府科研單位三個面向相關者都邀請進來。

而最重要的國際大車廠,他說不只美歐日,還有中國大陸也是電動車重要場域,都會邀請。

談這場智慧移動展效益,黃志芳表示,會有展覽、國際論壇、自駕體驗商機洽談四個面向去呈現。像是到時南港展覽館旁邊會設有自駕車與電動車體驗區,讓外界更加認識發展趨勢。

6月則會先舉辦Demo Day熱身,邀請新創團隊提供點子競賽,於7月全球決賽。黃志芳說,這是跟臺灣很有名的加速器-時代基金會合作,獲選者可在10月國際展現場展現技術

對於展覽主題,他強調會用主題館呈現,圍繞「Move」、「Connect」、「Autonomous」、「lnteraction」以及「Share」五個主軸,展出包括電池能源管理、車聯網科技智能駕馭、人車互動與共享服務產品與技術。

至於洽談會,規劃會有50場,黃志芳說,要幫業者在國際上找買主,也希望邀請資本市場,來注意國內優秀公司

這陣子,黃志芳積極拜訪產業,直說「收穫都蠻大的」。他除了拜訪大廠臺達電,也接觸到許多隱形冠軍。像是臺灣松下董事長洪裕鈞與特斯拉前工程師創立的行競科技,就讓他印象深刻。

黃志芳說,電動車乘用車其實只佔一半或三分之一多一點,還有大小巴士、工程用以及特殊用途車輛,這些電池不能像特斯拉用公版大量製造。而行競特別打造浸沫式冷卻電池系統,就讓人覺得很棒。

家鴻碩原本電腦連接器,因電動車電門需要兩到四條高壓電線,現在他們專攻開發這些產品,也讓黃讚賞:「這就是臺灣精彩的隱形冠軍。」

語氣充滿神采,「我們這個展,就是希望把這些隱形冠軍都找出來,讓全世界業者,或新創公司發現原來臺灣甚麼都有。」

10月E-Mobility結束之後,黃志芳強調,絕不會是結束,服務會透過這個電動車&自駕車線上平臺持續。至於實體展,可能每年或兩年舉辦一次。

黃志芳甚至強調,等展覽結束後,會彙整一整年展覽與產業的深度互動,還有國際車廠來往的經驗值對外提出一份「電動車產業建言報告」。涵蓋發展策略、法規調整、補助重點等內容,提供給政府與企業界參考,希望藉此加速電動車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