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包紅包 手足壓力倍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傳統習俗農曆新年期間,離鄉的兄弟姊妹都要老家拜年,不免送禮、包紅包,感謝父母親的養育之恩。根據心理臨牀觀察發現,手足間可能出現禮物、紅包比大小的情形,讓不少民衆回鄉壓力倍增,建議先用電話詢問,以免到時場面難堪。

回家過年送禮包紅包 手足壓力倍增(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每年過年送禮、包紅包,都是最頭痛事情。」中華民國臨牀心理師公全國聯合會秘書長盧美凡指出,臨牀上常遇到來診民衆有類似的困擾,許多人總會擔心不知道該送什麼禮物,或紅包該包多少,甚至認爲送的禮物不夠好、紅包包的不夠大。

盧美凡表示,對於父母來說,能夠看到許久不見的孩子,回鄉一同過新年、吃團圓飯已經相當開心,不論任何禮物、紅包大小,其實都很心滿意足;若是已結婚的男女,到對方老家拜年,有帶伴手禮則符合禮節,對方長輩也不會太過爲難。

不過,手足間容易有比較心態。盧美凡提醒,手足間可能因爲先前彼此的關係較不融洽,在過年時會有比較心態,甚至比禮物、紅包大小,其實過年最重要的是和氣,建議可先用電話詢問父母需要什麼,再彼此分配,至於包給小孩壓歲錢,也可先詢問彼此的預算,纔不會產生誰吃虧、誰佔便宜的情形。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