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泥第三代張剛綸掌舵 從賣水泥到轉型開飯店

圖文/鏡週刊嘉新水泥(簡稱嘉泥)集團第三代張剛綸,4年前在公司經營寒冬期接任董事長,由本業水泥轉型資產開發、餐旅,替一甲子老字號水泥廠進行轉骨,今年以來終於初見成果。

「我們早已停止在臺灣開礦,只做銷售及通路業務。」坐在嘉新大樓二樓會客室,穿着合身深藍西裝外套、窄褲管型男裝扮的張剛綸緩緩的說,旁邊牆上有一張祖父張敏鈺畫像,傳承意味濃厚。

今年46歲的張剛綸,是嘉新水泥前董事長張永平獨生子,接班於他是宿命也是責任,但4年前他接下比自己年紀還大的公司,正逢臺灣水泥業的環保爭議再起,加上水泥業環境丕變,他只得拼全力殺出一條活路

在張剛綸帶領下,嘉泥渡過轉型陣痛期,今年解散中國江蘇聯合水泥廠、出清臺泥國際股份,轉入飯店餐飲業,進軍義大利日本沖繩蓋飯店,也在臺灣開了第一間做月子中心

已經進嘉泥20多年的張剛綸,說起轉型過程雲淡風輕,但其實卻是如人飲水。1996年,嘉泥準備興建嘉新京陽水泥廠,成爲中國第一家外商水泥公司西進大陸的腳步比臺泥還早,當時年僅25歲的張剛綸大學剛畢業,就被父親從美國召回、前往中國大陸蹲點,一待就3年。

未料,中國水泥廠如雨後春荀般冒出來,而且都是國企,「我們當時目標是年產一千萬噸,相對臺灣1、200萬噸,感覺很多,但大陸做尖兵整合,一下子就開出1億噸的產能。」眼看失去優勢,加上臺灣政府戒急用忍,「我爸覺得還是做大比較好。」因此嘉泥和臺泥合作,併入臺泥國際,卻也埋下「內線交易案」的火線

2011年,張剛綸的父親張永平因涉嫌內線交易請辭嘉泥董事長,交由張剛綸的叔叔安平上火線,18個月後交棒給張剛綸,嘉泥集團正式進入第三代接班。張永平2013年底因認罪及繳回275萬不法所得,獲判緩刑3年。

當時,正是嘉泥成立一甲子以來最嚴酷的經營寒冬。由於臺灣公共工程銳減,水泥需求量趨緩,中小型水泥廠愈來愈難生存,前董座、叔叔張安平交棒時表示:「嘉泥未來只有資產活化一路可走。」

而負責執行轉型的重擔,落在張剛綸肩上,左手要積極整頓手上虧錢事業,右手要活化資產和轉型。

「嘉泥就像一艘60年的大船,要如何運舵轉向,其實需要一段時間。」嘉泥執行副總王立心形容,急轉對員工和公司的震盪會很大,「那時候大家非常緊張。」

嘉泥轉型之路遙迢,繳了不少學費,「只能一步步走。」走過4年的漫長黑暗隧道,今年總算看到一點亮光。接掌比自己年紀大的公司,張剛綸表面不說,其實吃足了苦頭,他首先解決臺北港官司、解約大安區地上權、解散中國水泥廠三大棘手問題。

嘉泥整頓告一段落,張剛綸企圖帶領這家老字號水泥廠走出新路。爲了佈局餐旅事業,張剛綸曾像個空中飛人,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四處獵地,後來敲定和叔叔張安平擔任執行長雲朗觀光集團合資購買義大利HOTELVALLE DEI CASALI商務酒店

今年5月,在日本沖繩國際通飯店動土預計2019年下半年開幕;另外,嘉泥以15億日圓標購在沖繩的豐崎濱海近3萬7000平方公尺土地,也請日本知名建築師隈研吾設計,將規劃爲有購物中心、飯店等的海濱度假中心,預計2023年完工。

此外,嘉泥轉投資的「人之初」產後護理中心,今年3月開幕,營運也很快上軌道。嘉泥轉投資的嘉和健康生活總經理張羽指出,目前「人之初」護理中心訂位全滿,明年計劃在臺北再開一家,朝連鎖化經營。

20年來,張剛綸只想做好一件事,就是傳承家業,當年爲接掌家業唸了麻省理工(MIT)技術管理碩士,現在的他,學起了日文。如今,張剛綸的自我期許是「趕快帶領嘉泥轉型成功」,他念茲在茲的就是要擦亮嘉泥招牌,「我們沒有什麼藉口,就是應該要做出來,期望2019年可見花開結果。」

更多鏡週刊報導【嘉泥三代拚轉型】他念水泥管理到學日文 20年只爲做好一件事【嘉泥三代拚轉型】嘉泥小股東怒罵「作奸犯科」 張剛綸母子說真相【嘉泥三代拚轉型】三度壯士斷腕 張剛綸要讓嘉泥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