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光路里百年傳統高空蕩鞦韆 比膽量也比體力

▲▼ 嘉義光路傳統競技活動高空鞦韆,比膽識也比體力。(圖/嘉義市政府提供,下同)

記者翁伊森/嘉義報導

嘉義市鞦韆節吸引許多高手前來挑戰12公尺高的鞦韆架,傳承兩、三百多年的高空競技活動日前在嘉義市光路里武當山玄天上帝廟廟埕熱鬧舉行,市長黃敏惠與監察院長博雅市議會莊豐安議長李俊俋立委也親自站上鞦韆架體驗

黃敏惠表示,高空蕩鞦韆是一種運動競技,更是一種生活文化傳統,今年的女子登鞦韆架體驗,也是性別平權的表現。嘉義市鞦韆節在玄天上帝聖誕祭典舉辦盪鞦韆活動,身爲女性市長,她一定要站在第一線展現勇氣,並表示自己是「第一位站上光路里鞦韆架的女性」

黃敏惠強調,對於明年擴大舉辦鞦韆節,市府將與市議會、光路里等單位研議,對於議長莊豐安議長提出有關鞦韆比賽場地規劃、增加賽程天數等,都將先擲筊請示玄天上帝意旨,務必讓整個盪鞦韆活動更精彩

小學就開始參加高空鞦韆賽的羅英瑋談到,盪鞦韆要具備膽識與耐力,還有足夠的爆發力才能往上蕩更高,他平時就會練習腰部腿部力量,自己最高紀錄是10.5公尺,今年想再突破,創下更高紀錄。自己父親(羅溪城)與叔叔(羅溪南)曾奪得雙人冠軍,兩人都會搭建傳統鞦韆架,一家都是盪鞦韆高手。

而來自宜蘭市的健身教練曾上泰表示,今年特地來嘉義市挑戰鞦韆賽,他談到因爲盪鞦韆需要使用大量的下肢體力,已做好體能訓練,包含由深蹲、跳躍練腿力等。曾上泰曾在2017與2018年獲得宜蘭礁溪蘇澳盪鞦韆比賽冠軍,他也說嘉義市的盪鞦韆比的是高度,重點在於短程的爆發力。

路頭的高空蕩鞦韆遵照古法所搭設的竹製競技鞦韆架高12公尺,使用藤蔓捆紮、沒有使用一根釘子螺絲竹子也是專業團隊山裡仔細挑選、經過特殊工藝製作,具有優良的傳統,是項很好的體育競技,過程驚險刺激,比體力也比膽識。

黃敏惠積極推展這項獨特的民俗文化活動,1998年市府運作行銷經廟方擲筊獲神意應允改爲每年舉辦,順利讓搭設鞦韆架的工法及高空擺盪鞦韆的技巧永遠傳承下去;同年12月9日市府文化局並公告「下路頭玄天上帝廟幌(蕩)千秋」登錄爲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並在2013年正名爲「嘉義市鞦韆節」。

高空蕩鞦韆比賽分爲單人組和雙人組,再區分少年組(25歲以下)、青年組(25歲~45歲)、中年組(45歲~65歲)競技;各組冠軍獎金各爲新臺幣1萬元、亞軍獎金各爲新臺幣5千元、季軍獎品各爲高級鐵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