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義竹賽鴿笭競技 傳承百年曆史

嘉義縣義竹鴿笭文化季今11日開籠起飛,今年賽鴿笭各村對決時間從4月17日至5月21日止,每村對決爲期約20天。(呂妍庭攝)

嘉義縣義竹鴿笭文化季今11日開籠起飛,今年賽鴿笭各村對決時間從4月17日至5月21日止,每村對決爲期約20天。(呂妍庭攝)

嘉義縣義竹鴿笭文化季今11日開籠起飛。(呂妍庭攝)

嘉義縣義竹鴿笭文化季今11日開籠起飛,今年賽鴿笭各村對決時間從4月17日至5月21日止,每村對決爲期約20天。(呂妍庭攝)

嘉義縣義竹鴿笭文化季今11日開籠起飛。(呂妍庭攝)

嘉義縣義竹鴿笭文化季今11日開籠起飛,今年賽鴿笭各村對決時間從4月17日至5月21日止,每村對決爲期約20天,視天候而定,將於6月舉行頒獎,臺灣目前只有嘉義縣義竹和臺南新營、鹽水、學甲等地區,仍保有賽鴿笭活動,傳承至今已上百年。

「賽鴿笭」是將不同尺寸的木笭綁在「鴿選手」身上,再讓鴿選手從對方村莊固定放飛陣地飛回自己村莊。通常由兩村交互對戰,飛行途中如有停飛落腳,村民可用各種方式攔阻對方的鴿子抵達終點,隔日或擇日攻守互易,視雙方飛回鴿笭數量決定勝負。比賽分「私笭」與「公笭」,先進行私笭賽做爲公笭決賽訓練身賽,真正勝負排名,取決於公笭賽的積分多寡。

每年農曆2、3月農閒期間,就是義竹鄉民賽鴿笭的時節。這是一個傳承久遠的農村文化活動,有其歷史意義價值,除爲農村增添熱鬧氣息,也讓各村和村民之間感情緊密結合,尤其賽鴿笭需要溝通、協調、羣策羣力,一羣人一起完成一件事,展現義竹人特有的情感凝聚方式,尤其鴿笭飛上天嗡嗡作響,也象徵着一整年的豐收與平安。

今在官順村芉子寮武聖殿縣長翁章樑、鄉長黃阿家縣議員蔡瑋傑黃金茂等人主持開籠儀式,爲傳承百年的鴿笭文化揭開序幕,從小就看着長輩賽鴿笭長大翁章樑表示,「鴿笭」,很多人聽都沒聽過,「鴿笭」就是「鴿子揹笭」的飛行比賽,最大的笭有9.4吋,村民都以自己所飼養的鴿子能揹9.4吋笭爲榮。

翁章樑說,因爲笭很重,所以飛不遠,大多隻是隔村之間的比賽,這是一種娛樂文化,沒有睹博行爲,鴿笭文化其實就是義竹人的農閒娛樂文化,而且是非常有看頭的文化。

義竹鴿笭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陳重安表示,鴿子訓練期間除了需注意營養餵食,還要幫鴿子清潔全身羽毛,並隨時注意鴿的健康狀況。訓練時從小笭開始負重,慢慢加大尺寸,以訓練鴿選手的耐重飛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