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成去年已贖 前4月國際板債贖回僅同期1/3

低利率造成的國際債券贖回危機,今年已穩定。據金管會公佈,今年前4月有40檔國際板債券提前贖回,總贖回金額75.98億美元(約新臺幣2,124億元),僅去年前4月提前贖回量的1/3左右,證期局表示,主要是去年低利率環境 ,可提早贖回的債券近9成去年都已贖回了,今年能贖回的「所剩不多」。

今年國際板債券較無單檔大規模發行,如4月有22檔新掛牌,總規模51.59億美元,雖然檔數比去年4月成長57%,但發行金額則衰退24.8%,主要就是去年4月有卡達來臺發債,一檔就50億美元,今年4月單檔最大規模僅智利來臺發的15億美元。

但因爲提前贖回債券規模少了66%,前4月新發行量有216.13億美元,雖比去年同期少了18%,但仍是高於提前贖回量,因此4月底國際板債流通在外檔數已達699檔,流通餘額達1,926.67億美元,創國際板債流通餘額的新高。

國際板債券目前主要投資者還是國內壽險公司,到3月底投資約新臺幣4.11兆元,約佔國際板流通餘額的76%,比過去佔8成以上的情況,明顯下降,主要是金管會對國際板債券投資設有天花板,即國際板加計國外資金額不得逾可運用資金的65.25%,有些壽險公司逼近上限,就會轉買新臺幣計價實際投資海外的債券ETF,亦或直接去海外投資債券。

不過,壽險業仍是有一定的買盤,因此前4月國際板債新發行97檔,5月已累積破100檔,前4月共發行216.13億美元,亦有逾新臺幣6千億元的規模。

2020年國際板債券共提前贖回159檔,共提前贖回458.48億美元,即逾新臺幣1.3兆元的贖回量,檔數及金額都創史上新高紀錄,雖然去年不少發行者新債鎖定低利率發債成本,全年新發行量601.56億美元,亦創史上單年新高,但扣掉提前贖回,淨增債券量僅143億美元,今年若提前贖回減少,則國際板債券流通餘額有望破2千億美元大關,再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