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像氣象臺 補足正氣治風溼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

地心引力氣壓氣候變幻莫測,增強體氣抗引力,散發體熱抵抗氣溫。寒冷的天氣,經常是陰陰溼溼的總是讓人好不舒服,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大人,就會覺得筋骨有如氣象臺般,一碰到溼冷的氣候,就會痠痛難耐;甚至有些曾經有運動傷害者,在受傷的部位,也會出現疼痛傳統中醫認爲,人若受制於大自然的六氣,則從皮膚骨骼,都會受到邪氣侵犯;因此,應該要補正溫腎暖命門,驅風寒溼之邪氣,才能避免風溼症纏身。

▲ 筋骨有如氣象臺 補足正氣治風溼(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體氣與天氣 扮演入侵與對抗李深浦醫師表示,風、寒、暑、溼、燥、火這六邪氣入侵,以及氣壓和緯度高低,都會影響人體產生風溼病;因此,人體能不能適應任何天氣很重要!身體是個小宇宙,人常常會挑戰自己的極限,所以會有極限運動愛好者,至於會出現風溼、筋骨會痠痛、關節會腫脹,就表示身體過度消耗,身體的體氣不足大有關係。

人體的氣有兩種,一是營養產生之氣,二是運動工作完後神經放電之氣;李深浦進一步解釋,把身體當成一個圓,胃腸的營養足夠,才能將熱能擴散至全身手腳,而運動能量用完了,要有時間去放鬆充電。所以,營養不夠會得風溼,但不注意氣壓、溫差,常感冒、過敏體表體氣不足,無法抵抗外面的溫度變化,也較易得風溼和關節炎

李深浦醫師指出,過敏是因爲體內營養化學已經亂掉所造成,體內累積太多無法燃燒的熱量,再加上鼻子無法散熱,無法抵抗外面的溫差,日後就易得到風溼;另外,由於每個關節血管會縮小,若是散熱控制不好,易形成壓力,就常會閃到腰、扭傷或落枕,所以適應溫差能力不好的人,得風溼和關節炎機率也大增。而男女在做愛完後馬上吹冷氣或是吃冰冷食物寒氣會侵入體內,體氣不足,也易造成風溼和關節炎。

預防勝於治療 及早補充顧筋骨中藥保養關節退化、骨質疏鬆、腰痛、坐骨神經痛,都是體氣不足所造成!臨牀上,就有一位水電工第二脊椎歪了,手舉不起來,經由李深浦醫師開給顧筋骨的中藥而治癒;李深浦醫師說,吃中藥調整有壓迫神經,經絡不通的人,有些人會更痛,是因爲用中藥打通經絡,沒有用止痛藥行氣活血,而且中藥通常都會增加胃腸的熱量傳達筋骨,除了會造成出汗,還有補氣功能,使之不傷元氣

心靜摒息雜念 自律神經自然重建所以,李深浦醫師建議,我們跟身體的感覺及互動很重要,靜坐可以深入自己的自律神經,深入肝臟的化學作用,進而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女人月經來時,要吃補氣血、去風寒的藥,男人也要調養,中老年人更要常常保養,運動前可先補充幫助腎氣的中藥,預防風寒侵入,尤其是久坐、久走、彎腰就會痛,關節氣力在衰退,就要及早適當補充顧筋骨的中藥。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