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炎值爆表逼高溫極限 瑞士給冰川蓋毯子

空調歐洲賣斷了貨,青藏高原最高氣溫突破30℃,兩極海冰面積再創新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近期發佈的全球氣候報告稱,自1880年有溫度記錄以來,2019年6月的全球均溫爲140年來同期最高。

在低緯度國家,印度本就炎熱的氣候在6月中旬時達到高峰,部分地區的最高氣溫已突破50℃;7月中旬以來,中亞國家烏茲別克斯坦部分城市的地表溫度高達60℃,個別地區高達70℃!

中高緯度地區的居民也面臨着大麻煩。上週,美國數個大城市的白天氣溫逼近38℃,造成至少6人喪生。而6月已遭受一次熱浪侵襲的歐洲,近期再迎酷暑“烤”驗。

當地時間2019年7月24日,法國西部Montjean-sur-Loire,由於夏季熱浪侵襲,盧瓦爾河水位持續下降,河牀乾涸龜裂。魚兒被曬成“魚乾”。

【再遭酷暑“炙烤” 歐洲網友心裡苦!】

正常氣候條件下,歐洲大部分國家全年最高氣溫都不會超過30℃,空調安裝率僅爲5%左右。然而,近幾年來,歐洲各國的氣溫紀錄卻被頻頻打破。

2019年6月的最後一週,受撒哈拉熱浪的影響,歐洲有7個國家的最高溫度突破45℃。對此,歐洲媒體甚至引用一位氣象學家的話說道:“地獄來了”!

英國媒體以“地獄”形容極端熱浪。圖片來源:英國《太陽報》網站截圖。

當地時間7月22日起,撒哈拉熱浪捲土重來,再次席捲歐洲多國。25日,德國、法國、英國和荷蘭等國的氣溫紛紛打破紀錄

被高溫困在家中的歐洲居民,已經把空調、電扇買斷了貨;若想出門,在沒有冷氣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簡直就像“蒸桑拿”;有些人計劃打車去游泳,卻發現連出租車都不夠用了;好不容易到了海灘或者游泳池,也是“下餃子”般的人擠人……

資料圖:熱浪席捲歐洲,民衆扎堆海灘度假。

面對極其“強勢”的高溫天氣,人類其實很脆弱。英國拉夫堡大學的一位氣候科學家馬修斯博士就說,全球極端氣溫正將人體推向“高溫極限”。

他表示,當氣溫超過35℃時,人的身體依靠流汗來將自身的溫度保持在安全水平。然而,當反映水分蒸發能力的“溼球溫度”也達到35℃時,人的汗水就無法蒸發。這意味着,人體將不能自我降溫。而這種情況一旦持續幾個小時,就會危及生命。

對此,無可奈何的歐洲網友們只好發揮自己的幽默細胞,在網絡社交平臺上“苦中作樂”,一邊“吐槽”,一邊分享自己的避暑妙方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截圖。

比如,在沒有空調系統的英國火車上自備電風扇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截圖。

又或者,像“喵星人”那樣在冰箱裡偷個“涼”——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截圖。

當然,最舒服的,莫過於一邊喝着“肥宅快樂水”,一邊泡個涼水澡,打死也不出門。

滾滾熱浪不僅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及工作,還給建築、交通、電力等諸多公共領域帶來巨大壓力。

負責巴黎聖母院修復工作的建築師維倫紐夫擔心,持續高溫可能會使教堂的拱形天花板面臨坍塌的風險;

資料圖:當地時間4月23日,法國巴黎,工人們爲遭大火重創的巴黎聖母院安裝了臨時防水布,以保護聖母院免受雨水的破壞。

歐洲各國的鐵路系統也因爲停電發生故障,不得不取消多個班次

資料圖:當地時間7月26日,往返於倫敦和巴黎之間的歐洲之星列車接觸網受損而停止運行。據報道,此次歐洲之星列車的接觸網故障與席捲歐洲的熱浪有關。

另外,由於河水水溫太高,無法如常冷卻核反應堆,法國核電站需減少8%供電,德國部分核電站更是需要暫停發電……

資料圖:法國東北部上萊茵省費斯內姆核電站。

整個歐洲,都快被“熱化了”。

【一年更比一年熱?氣候變暖威脅重重】

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小時候,好像沒有這麼熱呀”,這可能不是你的錯覺。

相比100年前,地球的平均氣溫升高了1℃,而研究顯示,這一趨勢並沒有任何緩和的痕跡,甚至愈發嚴重。

7月27日,北歐國家挪威的北部出現了35.6℃的高溫,追平1970年的最高溫紀錄;而三分之一國土位於北極圈內的芬蘭,也已爲可能到來的超40℃高溫制定了應急預案。

或許,我們只能安慰自己,珍惜2019年吧,雖然是140年以來最熱的夏天,但和未來相比,這也很可能是最涼快的一年了。

資料圖: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鐵人三項比賽中,運動員用飲用水“沖涼”。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研究,2000年至2016年,全球受熱浪影響的人數增加了約1.26億人。

未來,這個數字只可能繼續增加。

日前,一項發表在美國微生物學會期刊《mBio》上的新研究稱,真菌已開始適應更高的溫度環境,21世紀很有可能成爲一個真菌疾病不斷涌現的時代。

作爲人類重要澱粉來源的土豆,也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因爲土豆在地表以下生長,因此容易受到旱災的影響。據英國媒體報道,2018年夏天的高溫酷熱,導致土豆減產四分之一。

而隨着全球變暖的加劇,小麥、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也可能減產;幾百萬人的飲用水和食品安全受到威脅;登革熱等傳染類疾病將大幅增加;還有兩極冰川融化而導致的海平面上升……

全球變暖,不僅讓我們體感不適,也讓我們共同的家園遭受挑戰。

資料圖:2019年6月13日,在格陵蘭島西北部,雪橇狗穿過冰川融化後形成的湖水。

【力推節能減排 給“發燒”的地球降溫 】

7月26日,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由於氣候變暖加劇,歐洲滑雪勝地瑞士的冰川加速融化。爲此,瑞士居民近來自發地爲冰川蓋上巨型白色毯子,以阻隔高溫。

資料圖:瑞士爲冰川蓋上“毯子”,以防止其消融。

對此,瑞士科學家表示,此舉可以降低冰川50%至70%的退縮率,但卻無法徹底阻止冰川融化。

該行動也引起中國網友的熱議

面對氣候變化,地球上的所有居民都無法置身事外。華盛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埃比警告稱:“如果我們不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相應的衝擊只會越來越多。”

爲有效降低碳排放,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是提升化石燃料的使用功效,並且改用更清潔的可再生能源。

當然,單純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不夠,護林育林、治理土壤、保持生物多樣性、改善技術以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等,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此外,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環境也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需要我們積極行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養成低碳的綠色生活方式,如儘量低碳出行、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堅持垃圾分類、節約能源等,爲保護我們的家園,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