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自我Push健健康康400+上岸|南京大學新傳考研經驗帖

@TuTouSuo™️

*小紅書:禿頭研究所新傳考研

*2025經驗帖專欄:首先恭喜2024屆的賽博朋友們成功上岸,過去的一年時間裡我們曾一起“以理想入世,對抗荒謬世界”,如今一切都已塵埃落定。這一路,你們尋找到了爲之努力的目標,創造了冬日奇蹟與新的春日景象;感謝所有與我們並肩的朋友,也是因爲你們的支持與鼓勵才能讓禿頭所走到現在並繼續堅持着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擁抱不同的可能性。理想與現實從不是相互對立的存在,它們彼此融合、又相互妥協、掙扎,也正是這樣,才顯得尤爲珍貴。

*2024年,禿頭所同樣期待與新的朋友在賽博空間相遇,能夠一起逃離軌道,奔向新的曠野!

絕不Push自己;

健健康康學習;

@TuTouSuo™️

各位好~我是舟懸酒。本科就讀於中部省份某211院校,專業是網絡與新媒體,一戰南京大學新傳專碩,初試成績401(75/87/116/123);我大概從去年三四月份開始準備,日常往返於學校圖書館和家中,最終初試備考總時長1600h。雖然稱不上無痛考研,但我絕不push自己,平時作息較爲規律,並且注重勞逸結合(表現於經常聽歌學習/不想學習時就不學習/晚上常常和室友閒聊到深夜),因此經歷考研後身體基本無恙。

本經驗貼適用於高考失利後心有不甘,有濃厚名校情結者。因爲對於985的執念確實可以化作一種恆久的動力,在無數個想放棄的瞬間把你拽回現實。而NJU既有帶給我極大思想啓發的學者,又有令我一度很是欽佩的前輩與同輩,其自由、開放、包容的環境完美符合我對理想高校的想象,加之注意到MJC招生人數可觀,於是我在一月份就選定了南京大學作爲目標院校。

另外,如果所選院校熱度較高,一定要做好對於報考人數的心理準備。我備考期間最大的壓力其實源自院校的報考人數,會在各種考研羣中因爲同校考生太多陷入忐忑、焦慮。但是因爲目標堅定,從始至終我沒有動搖過報考一志願的決心。

º專業課|保持自律

️/ TuTouSuo Monsters /

因爲不喜歡重複性的任務,我平時不怎麼背書,一般通過閱讀和理解記憶知識。全科目的紙質筆記加起來只有一個活頁本和一個記錄語料的本,主打輕裝上陣。電子資料前期用幕布app做專題筆記,用於整理經典理論、論文語料並記錄自己不熟悉的理論,後期主要利用禿頭所答題班的課件進行復習。

前期持續輸入

3-5月:除了最基本的參考書三件套,我完整閱讀過《範式與流派》和《新聞理論十講》(私以爲這兩本書更適合作爲傳播學與新聞學的入門),也時常翻閱《西方傳播學術史手冊》以系統瞭解各位學者的學術背景。最開始跟的是@誇誇其談clud,這位學姐的基礎三輪課程深入、全面也涵蓋較多拓展內容,如果自己看書消化速度較慢,不妨多借助課程帶讀進行學習,先對幾大學科產生感性認識有助於後期上升爲理性認識。

6月:我加入了禿頭所的論文帶讀羣,此羣每天會發布一篇詳細帶讀版的論文,我經常下載後分專題導入Notability閱讀。這個微信羣讓我受益良多,備考期間我大約讀過200多篇論文,其中有一半出自羣內策展。畢竟人文社會學科的學習需要長程的、持續性的思考,讀論文其實就是增強理解力、潛移默化提升素養的過程,日積月累之下也能在頭腦中“涌現”出自主聯繫,沉澱爲自己的知識底蘊。

中期整合內化

7-8月:我參加了禿頭所的42天公益打卡,最後出勤了40天。每天一個新專題,從查資料到自己動筆再到對照優秀作業覆盤、積累,其實對於剛接觸寫題的我來說任務量較重,並時常感慨羣衆高手雲集,也因此壓力倍增。不過由於暑假學習狀態不佳,甚至連基本的學習時長無法保證,這段經歷反而成了我當時最主要的輸入和輸出來源。

這個時間節點也可以開始實務地學習,比如新聞評論、策劃寫作等等。一開始寫不好沒關係,先熟悉幾種行文思路與模板,後期定期定量訓練即可。實務練習就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禿頭所每週的公益評論投稿企劃可視作一個不錯的練習機會。

9-10月:我報名了禿頭所的秋日答題班,他們的課程由基礎知識梳理向熱點專題、小學科展開。前期我一般在第二天開倍速聽錄播,在獲取知識之餘,班花的保姆式課程與活躍的社羣氛圍也能在日常緩解壓力。平時也會結合禿頭所的名詞手冊積累案例、回顧理論並補充文史哲常識。

後期衝刺提速

在11月、12月的備考衝刺期,我個人的經驗是能多寫題就多寫題。首先,因爲不背書的緣故,寫題成爲我鞏固記憶的主要方式。其次是書寫包含自己完整的思維與輸出過程,通過學長/姐的批改也可以高效查漏補缺。禿頭所的秋日答題班每三天一道作業題,還附贈二稿批改,一直持續到考前,題量是足夠的。

模擬考是100%有必要的,11、12月份我參加了禿頭所組織的兩次全真模擬考,並完成了兩套院校卷。遺憾的是,模擬考我從來沒有寫完過,而且是大面積空題的寫不完。但不得不說,模擬考會通過外力逼迫你提高思考和手寫的速度。實際考試的卷面情況是:334寫了9頁,440滿打滿算寫了9頁半,字數可以說少得可憐,但盲猜也沒有太影響最終得分。(所以在此寬慰一下手速和我一樣慢的同學:在保證作答完整的前提下,實在寫不了太多也不用強求……)

敲黑板:關於備考南大的一點心得

1.考南大需要重視技術:今年的真題可謂技術大賞,既有過氣熱點“元宇宙的技術基礎”,又有北師大考過的真題“如何理解媒介技術決定論”。從分值來看,涉及技術的考題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足以見得其重要性和越來越重要的趨勢,因此關於各種技術的知識脈絡(原理、特徵、利弊、應用和案例等等)要爛熟於心。

2.考南大需要參透真題:縱觀歷年出題風格會發現規律實在是有跡可循,因爲重點專題會反覆出現!(比如呢喃今年怎麼又考媒體融合了呢?甚至連題設都懶得變換一下)像輿論、媒體融合、馬新觀等新聞學專題和傳播學史、國際傳播等傳播學專題;研究方法也要深入學習,今年考的紮根理論我之前並沒有系統複習過,出現了知識上的漏洞(萬般慚愧,這是大忌),所以這道題可能就得分慘淡。

3.考南大需要整理熱點:像是數字斷聯、量化自我等新近的學界熱點,如果平時留意到就可以整理成小專題。如果個人能動性不高的話,跟着答題班課程的專題梳理也完全足夠。同時,也要重點關注南大院校導師近年新發的論文,他們的論點可能成爲答卷中名詞解釋或簡答論述的加分項。btw:《網絡傳播概論》第5版中的內容很有參考價值,從中能夠發現許多熱點的母題。

PS:推薦一些幫助拓展知識面的優質博主如b站@陳穆清CUC、@布蘭-凡布論,如果認爲《範式與流派》的內容有些晦澀艱深,可以看看他們的解釋向視頻,講得深入淺出也生動有趣;還有就是胡翼青老師在慕課平臺開設的傳播理論前沿,新穎的課程體系有助於拓寬理論視野。

º公共課|能自學就自學

️/ TuTouSuo Monsters /

我的公共課沒有報班,建議是大家能自學則自學,無需報班,畢竟網絡上的海量免費資源已經足以應對考試。

政治複習

政治的複習過程基本上可以用按部就班來形容,從整體成績來看,今年的政治選擇題難度下降較多,知識類、帽子類題目佔比都大幅下降,更側重於考察審題和理解。我認爲頡斌斌老師對於政治選擇答題技巧的講解可以一看,依靠邏輯和常識能解決史綱、時政兩科外的大部分選擇題。

時間安排上,我從暑假着手複習,政治日均時長在一個小時以內。紙質版肖1000選擇題做完一遍,之後在小程序二刷選擇題並不斷糾錯,直到沒有錯題爲止,在後期肖8、肖4、腿4等模擬捲上市後同理。

說實話,政治學科不需要佔用過多的複習時間,比如徐濤的網課也無需全部聽完,後期主觀題只需要跟兩三位左右即可,資料貴精不宜多。

英語複習

我的英語基礎算比較好的(CET4 600+/CET6 550+/NECCS國家級一等獎),但今年也被英語二的難度刺得措手不及,所以不能因爲網評英語二簡單就掉以輕心——如果學有餘力還是要把英語二所有年份的真題、英語一近十年的真題認真做完至少一遍,在考試前半個月拿兩套來練手(我就是最後階段沒有做閱讀理解,導致考場略有手生)

單詞:保證每天基本的攝入量即可,我是用單詞書每天覆習100~200個單詞。至於紙質書(如紅寶書),其實不太推薦,不方便攜帶而且排版很費眼,但是好在內容全面,可以利用它瞭解一些單詞的熟詞僻義並且單獨整理出來。

閱讀:暑假聽了幾節唐遲的課,不知道爲什麼聽不下去……所以我主要是自己做題後糾錯,而且我對閱讀最大的心得是理解意思是第一位的,其他技巧和理解文意相比全是枉然。平時可以多讀外刊培養語感,推薦B站@三言兩語雜貨社@Summer英語樂園的精講視頻;

翻譯:英語二的翻譯難度不大,只需在保證詞彙過關的前提下了解常見的翻譯技巧;

寫作:小作文需要整理出各個題型的功能句和模板,每個題型一個即可,這樣記憶更加清晰;大作文熟悉各段的邏輯結構和圖表的表達手法,平時可以多積累常見的主題詞。推薦B站@Fiona的英語美食,她的大小作文模板比較全面語料也更爲小衆、高級。

º寫在最後|踩坑避雷

️/ TuTouSuo Monsters /

以下是本人的血淚教訓集合,諸君能避則避:

1.前期執迷於小標題的工整對仗或語詞的華麗程度,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相較之下準確和切題纔是第一要義;

2.對待專題不宜盲目求全貪多,而應參考本學校真題風格與內容後選擇性學習吸收;

3.後期寫題速度慢還不能閉卷,導致我十分着急、挫敗。這時候一定要摒棄完美主義心態,謹記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4.如果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還是建議減少接觸社交媒體的時長和頻率,不要讓各種冗餘信息消耗本就寶貴的注意力。

2023年1月,彼時剛剛解封,南大校園尚不對外開放,我只得站在鼓樓校區門前遙遙遠望,心說“我一定要成爲這裡的學生”,還頭鐵地把微博簽名改成了“撞南牆,不回頭”。

2024年4月,來到仙林校區又離開,心境早已不同往日。等我再登錄賬號時,終於可以把那個簽名更新爲“輕舟已過萬重山”。回首考研這一年,可以說是一場苦樂參半的漫長旅行,我很難灑脫地說起箇中細節,更是遠未達到預期中伏案苦讀的狀態。但所幸理解和思考的過程沒有縮水,大體而言算是無愧於心,付出和收穫也成正比。幸甚之至,“因爲想見,終會遇見”這句話終於在我的身上應驗了。

ꕤ⋆⸝⸝ Idealism

「逃離軌道 奔向曠野」

禿頭所2025屆全程班

以實用應試,尋找新的綠洲

⸝⸝Spring Festival

「2025屆TTS春日實驗企劃 」

三門學科基礎知識

傳播/新聞/網傳/理解新傳學科

⸝⸝creat new world⸝⸝

「2025屆TTS新傳公開課 」

讓想象力奪權

DON'T CRY!!RESIST!!!

「小破所打工人工作時間」

每日9:00-21:00在線

✧週末及節假日回覆有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