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傳自拍照不好嗎?研究:輕微自戀讓人快樂健康

▲自戀不只帶來壞處,還能在人遭遇危機時帶來改變的希望。(圖/達志示意圖

文、圖/《不用怕,自戀》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滔滔不絕只談自己的家人、每天上傳自拍照的朋友、常把過錯推到他人身上主管同事、控制慾強,要求你只關注他/她的枕邊人?遇見過度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我們習慣用「自戀」形容他們,代表虛榮、自我中心,對人際關係破壞性

不過,你瞭解「自戀」嗎?過去30年心理學家持續對自戀進行研究,近期發現一個嶄新觀點:自戀不只帶來壞處,它能在人遭遇危機時帶來改變的希望。研究顯示:輕微、健康的自戀能讓人快樂、更有人際魅力、身體健康,並在工作有所成就。這個觀點,在戰爭倖存者經歷重大傷亡事件(例:911事件)的存活者上獲得證實,認爲自己與衆不同,可以幫助這些人在面對未來時,懷抱樂觀希望,減少恐懼。

自戀患者解毒劑:坦承自己的脆弱情緒克雷格‧馬爾肯醫師提出有趣的觀點:將自戀視爲流動光譜,從0-10劃分人的自戀程度,從害怕成爲目光焦點到目空一切。位於光譜過高位置的自戀上癮者,對看見自身特殊性有迫切需求,面對人際關係,往往將自己的情緒施加他人、並控制對方的喜好慾望要和自己一樣,要求對方不能拒絕。

位於光譜過低位置的人則被稱爲自隱者,害怕被注目、拒絕人際連結和一切援助、默默承受恐懼和情緒。形成這極端兩者關鍵都在於缺乏安全感的愛,於是將焦慮恐懼隱藏起來,用自戀和自隱武裝自己。健康的自戀者,擁有穩定的愛和親密關係,能夠接受負面情緒,且不因此摧毀樂觀的信心。如果想將自戀和自隱者導向健康自戀,必須引導他們坦承自己的脆弱情緒和情感需求,正視心中未被滿足的不安全感,纔有往光譜中央改善的可能。

▲克雷格‧馬爾肯醫師提出的自戀光譜觀點。

健康地自戀,成功開啓魅力和熱情當人總是關注他人需求時,就無法深入地創造、探索自己的生活。強烈的激情中總帶有自戀的性質,不過追求刺激的同時必須謹慎,以免進入自戀上癮的狀態。健康地自戀就是在自我和他人的需求取得平衡。當人能建立令人安心的關係,當最愛的人認爲我們與衆不同,健康自戀就能成功開啓熱情,讓人更具魅力,並幫助關係中的互相瞭解。《不用怕,自戀》除了提供自戀測驗檢測自己和身邊人的自戀程度,更要告訴你如何探索自我,找到適合的方式建立關係,發揮自戀所帶來的正向能量,達到生命的美好狀態。

本文摘自《不用怕,自戀》,時報出版作者/克雷格‧馬爾肯是臨牀心理醫師、哈佛醫學院心理學講師作家,他認爲:想要認爲自己與衆不同是人類的正常需求,治療個人夫婦家庭已有二十年經驗。曾任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和福斯新聞臺(Fox News)特約評論員。目前爲位於麻省劍橋的YM心理治療諮商公司(YM Psychotherapy and Consultation, Inc.)總經理總監專門提供心理治療及實證夫妻關係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