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象蚊」不吸血 《侏儸紀公園》唬爛觀衆騙很大

▲《侏儸紀公園》中被科學家用來複制恐龍的DNA,是取自一隻被保存在琥珀中的蚊子。(圖/翻攝自youtube)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侏儸紀公園》這部科幻大作,實現了許多人對恐龍世界幻想。不過最近卻有研究指出這部片存在着一個非常明顯錯誤。《侏儸紀公園》中被科學家用來複制恐龍的DNA,是由一隻被保存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中取出來的,然而,這隻巨大的蚊子原來根本不會吸血,而且還是一隻公蚊子

昆蟲學家表示,「象蚊」(Elephant mosquitos)就是片中保存在琥珀中的蚊子,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蚊子,也是恐龍時代中唯一不吸血的蚊子。現已退休的昆蟲學家喬伊-庫隆(Joe Conlon)並進一步指出,恐龍時代的蚊子歷史可追溯至1.7億年前,它們最終進化形成吸食恐龍血液能力。不過《侏儸紀公園》中的那隻「象蚊」,是屬於尚未進化成會吸血的蚊子,也恰是該時代中唯一不會吸血的蚊子。

同時,電影中顯示這隻琥珀蚊子長有帶毛觸角,說明這是一隻公蚊子,而只有母的蚊子會爲了繁衍後代而吸血,所以根本不可能從那隻蚊子中獲得所需的恐龍血液。

對此,昆蟲學家推測,《侏儸紀公園》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應該是爲了拍攝方便,而使用了體型較大的「象蚊」作爲電影素材,才產生了這個「侏儸紀時代」的最大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