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沃森的遊戲AI 星際爭霸用於人工智能

近日,由IBM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聯合研製的超級電腦沃森(Watson)”在美國最受歡迎的智力競猜電視節目《危險邊緣》擊敗了該節目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兩個選手肯·詹寧斯布拉德·拉特,這是自1997年“深藍”戰勝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之後,超級電腦又一次在“人機大戰”中戰勝了人類

IBM的超級電腦沃森贏得冠軍

科學家們一直在孜孜不倦的研製人工AI,希望有朝一日電腦也能像人類一樣思考。其實我們所玩的衆多遊戲裡,也有不同程度的AI設計,並有人對此展開了研究

在遊戲裡,與玩家對戰的電腦AI無論是太強還是太弱,都會讓玩家很不爽,前者會讓玩家非常受挫,後者則會讓玩家覺得遊戲毫無樂趣。如果還有隊友AI,那就有一句著名的話誕生了:“不怕神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特別的星際爭霸戰鬥

下面要說的一場特別的戰鬥,一場人與“專門設計的人工智能”之間的《星際爭霸》比賽

Oriol Vinyals是一位計算機科學的博士生,正指揮着他的人族部隊蟲族部隊(人工智能)進行着殊死的戰鬥。

儘管Oriol非常強(曾經參加過WCG,是西班牙賽區的第一名,歐洲賽區的16強),但遊戲中他的處境卻岌岌可危:他的機器人能夠擊退蟲族的飛龍,但是卻沒法面面俱到。蟲族非常很狡猾,敵進我退,敵疲我打,專撿軟柿子捏,保持着對人族的壓制

在比賽後期Oriol犯了一個錯誤,他的機器人的走位出了一點問題,雖然只有幾秒鐘。但敵方的飛龍立刻做出了反應,從人族防守的間隙魚貫而入直奔對方脆弱的農民。當Oriol指揮着他的機器人把飛龍趕走時,他的農民已經悉數陣亡,經濟遭受沉重打擊。

Oriol對蟲族基地發動了絕望的最後一擊,試圖在飛龍得到補充之前突破對方的防線,但這已經太遲了。他的大腳機器人一個接一個的被蟲族消滅掉。當新一波飛龍從蟲卵中孵化出來的時候,他只能認輸——向剛剛擊敗了他的人工智能認輸。

星際爭霸人工智能挑戰賽

加州聖克魯斯智能表現力實驗室的學生Ben Weber一直致力於即時戰略遊戲的研究,他認爲遊戲的編輯器能力有助於人工智能的研究,於是他着手舉辦了“星際爭霸人工智能比賽”,希望能借機激起大家的興趣並開啓研究的進程

上面所提到的這場比賽就是一支參賽隊伍測試自己設計的人工AI的場景,在他們的測試中,人工AI首次擊敗了人類星際高手

星際爭霸用於人工智能的意義

星際爭霸與人工智能,這個念頭不瘋狂

精細複雜的設計使得《星際爭霸》成爲人工智能研究的理想環境。在即時戰略遊戲中,所有事件都是實時的,玩家的指令會被立即執行。玩家需要採集並分配資源,生產單位移動單位進行戰鬥,偵查、分析並對敵方的行動作出響應,對於計算機來說這些都是難題

研究人員在分析那些曾經推進了人工智能研究的遊戲說:國際象棋難在你必須能看的遠,圍棋難在每一步棋的可能性太多,而撲克則難在不確定性。但在《星際爭霸》中你每時每刻都面臨着所有這些問題,而能夠用來計算的時間卻非常少。

人類高手通過培訓和練習來掌握豐富的技巧和知識以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不可能簡單的把這些人類掌握的知識移植到人工智能中去,因爲它需要能夠主動的判斷遊戲的形勢並決定未來的行動。創建一個能夠與人類選手匹敵的《星際爭霸》人工智能需要把現在計算機的能力所及向前推進一大步,並且可能在遊戲以外的領域得到應用。

人工智能在SC上的仍然還有很大的潛力,如何能讓AI具有與人類選手一樣的思考和學習能力仍然是一個很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對於參加人工智能挑戰賽的研究隊伍來說,他們也還有更多的事要做,下一屆比賽將在AIIDE大會上繼續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