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白皮書 2021》發佈 記錄科技賦能抗疫歷史印記

2021年1月9日,騰訊科技向善暨數字未來大會2021在北京舉行。本屆大會是騰訊研究院舉辦的第四屆科技向善大會,以“共生”爲主題,探討現實世界與數字空間、傳統行業與數字技術線下世界與線上世界的新型關係。

大會上午場“共生·科技向善”聚焦數字世界與現實社會的交互影響。英國牛津大學社會人類教授項飆科幻作家陳楸帆、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分別發表了演講。騰訊研究院與騰訊學院聯合發佈了《科技向善白皮書 2021》,總結過去一年全行業在科技向善領域的思考與探索。

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也回顧了科技向善作爲一種行業理念在過去四年的發展。他談到,“2020年是一個特別的年份大家都感同身受。當疫情發生的時候,學校、飯店商場都暫時關門,在衆多的‘門’都關閉之後,大家發現數字平臺向全世界打開了數字的大門。可以說,數字科技在疫情期間給不確定的世界帶來了更多的確定性。”

郭凱天指出,互聯網行業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得益於全國網民和全體民衆的支持,也得益於政策的發展。因此,當考慮互聯網產業發展和企業發展時,應當把它放在國家和社會對數字技術未來期望的大背景之下。而在這個大背景下考慮問題,科技向善就顯得尤爲重要,它應當成爲中國社會,甚至是人類社會在邁向數字化未來過程中一條堅持不變的基本準則

後疫情時代的科技發展與反思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在演講中指出,今年大會特別選擇“共生”這個包容性的主題,以此概括過去一年人類社會的共同經歷,也代表了互聯網行業和數字未來應倡導的發展方向

2020年,人類社會與新冠病毒正面遭遇,疫苗研發進展加速,但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還將繼續與病毒共生共存。過去一年,整個社會的運行和生產生活方式所發生的變化,也將持續演進。

同樣,傳統行業與數字技術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遠程會議、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快速普及。融合並非替代,也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共生共榮,相互促進。

“科技產品和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融合在進一步加深,如何利用技術的新鮮力量解決問題,是科技向善的要義所在,也是我們需要持續思考和行動的方向。”司曉談到。

英國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項飈在《從“社會人”到“系統人”》主題演講中建議科技行業在設計現代系統的過程中,要關注更多細節上的內容,“如何更加精細化的捕捉勞動者的勞動,衡量勞動成效?除了從用戶角度,是否還可以將勞動者自身的主觀意識、感受也納入到系統的評價體系中?”

科幻作家陳楸帆在主題演講《當賽博朋克成爲現實》中指出,科技向善的一個重要意義,是思考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技術系統,以及如何與自然、如何與自身和諧共處。他以“爬山”作爲例子,指出:“科技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是幫助人像爬山一樣,不斷看到更加開闊的遠方,看到更加美麗的風景。”

《科技向善白皮書2021》:探討科技與社會的共生方式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和騰訊學院院長、騰訊企業文化部總經理馬永武共同發佈了《科技向善白皮書 2021》(以下簡稱《白皮書2021》)。

從2019年起,騰訊研究院每年通過內外部案例研究和訪談的形式,剖析科技行業內生的向善產品與模式,吸收社會各界對科技行業發展的思考與建議,集結成年度《科技向善白皮書》。

《白皮書2021》總結和梳理過去一年全行業內對科技向善的思考與實踐,精選多領域的知名學者,圍繞科技倫理、互聯網行業治理、企業內部科技向善機制建設等主題的訪談,以及“可解釋性 AI”、“AI協助自閉症診斷”、“網絡社區氛圍建設”、“短視頻流量分發機制”等技術和互聯網案例研究。此外,《白皮書2021》還特別增加了“科技戰疫專題,截取了“疫情謠言治理”、“AI輔助篩查”、“數字化流調”和“疫後促進經濟復甦”四個互聯網行業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重要片段。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邱澤奇在《白皮書2021》序言中呼籲,應更廣泛的關注科技行業的向善實踐,加速科技爲人類福祉的實踐:“社會對善的訴求,無疑是理解科技帶來社會後果的指引,積極的思考、憂鬱的批判,都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在科技貌似越來越有自主性的時代,科技實踐纔是我們需要真正關注的,善意的倡導和批判,只有落實到爲人類福祉的實踐之中,科技向善才真正落到了實處。共生,是運用科技增加社會福祉,用社會訴求推動科技創新的基本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