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修復壁畫 國內首例處理廟宇鹽害成功

位在高雄鼓山哈瑪星的代天宮興建至今已經超過一甲子廟裡有一幅名爲「雲山麗水」的壁畫,是國內已故知名彩繪大師潘麗水的作品,受潮加上鹽害,以及長期煙燻,已經出現劣化現象文化部文化資產利用科學方法,經過一年多的研究與修復,終於讓這幅壁畫風華再現,這也是臺灣第一個成功處理廟宇壁畫鹽害的案例,潘麗水的兒子、本身也是彩繪師父潘岳雄看到父親生前的壁畫恢復到原來的樣貌內心非常激動。

溫蘭報導

潘麗水是國內知名的傳統彩繪大師,生前曾經獲得薪傳獎,國內很多廟宇的門神和壁畫都是他的作品,高雄鼓山哈瑪星代天宮一幅名爲「雲山麗水」的畫作是潘麗水在1962年所繪製,這幅畫長470公分、寬350公分,由於哈瑪星靠近海邊,不僅壁畫下方受潮,也遭受鹽害,加上長期煙燻,已經產生劣化現象,文化部資產局專業團隊從98年開始調查與研究,去年(101年)一月開始修復,文化部研究助理邵慶旺表示,爲了讓壁畫恢復原來的樣貌,先用透地雷達確認壁體結構,再用紅外線熱像儀科技分析,來判斷不同的自然與人爲劣化原因再加以修復「吸附的材料,它能讓鹽讓到安全的指數,讓牆壁變成健康的狀況,然後我們再填補顏色。」

潘麗水的兒子、本身也是傳統彩繪師父的潘岳雄,看到父親生前的壁畫恢復原貌,很感動「他們現在有這個科技,假如讓我們修復我們也不會啦,坦白說,我們是會畫的人,這樣很滿意了。」

文化部表示,4月18號418是國際文化資產日,這一天爲哈瑪星代天宮潘麗水大師壁畫舉行修復落成典禮,格外有意義。(攝影:溫蘭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