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策|繪本教學的融合策略

繪本在兒童成長過程中一直髮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繪本被普遍運用到學科教學中。我基於多年語文教學實踐探索出任務驅動、繪本激趣的教學模式,通過學習內容與實際任務相結合的方式,將繪本教學融入“任務”,讓學生在沉浸式學習中實現核心素養的“不教之教”。

聚焦整體任務,解決學科教學中抽象要點的教學難題。以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爲例,二年級語文教學要點既包括認識字詞、理解句子,閱讀與理解簡單篇章等目標,也包括使用和理解標點符號。其中標點符號抽象性較強,教師僅單純講用法難免枯燥,學生難以理解掌握。鑑於此,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任務驅動繪本閱讀方式,以主題相符的繪本,幫助低年級學生在繪本閱讀中完成理解和掌握標點符號的整體任務。

以《感嘆號》爲例,該繪本的主題圍繞感嘆號展開,講述的是一個感嘆號在衆多句號中尋找自我並最終找到自身價值的故事。這本繪本讓感嘆號化身“表情帝”,幽默風趣且不動聲色地植入了自我確立、身份認同等深刻話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對這一繪本的主題進行深入研究,理解並掌握感嘆號在繪本中的表現形式和功能,理解並認識到感嘆號的感情渲染功能,最後在實際的讀寫過程中能夠熟練運用感嘆號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轉變教師角色,激活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實踐性。在推動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落地過程中,教師擔任着任務設計者和分配者的角色。教師以引導爲主,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出具有吸引力、啓發性和挑戰性的教學任務,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於繪本教學來說,教學任務的設計並不意味着教師要爲學生安排好每一個細節,而是要設定一些大的目標和框架,然後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我探尋、自我訓練、自我檢驗,以此推動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培養能力。例如,針對繪本《感嘆號》的教學,教師可以設定以下幾個階段性學習任務:閱讀理解任務,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並通過問題討論、共享閱讀等形式,探尋繪本的深層意義;文本分析任務,讓學生對繪本中的“感嘆號”進行深入分析,理解其重要性以及使用的原則;創作任務,讓學生在汲取教材經驗之後自我創作短句或小故事,進一步提升他們在語言使用方面的能力。教師通過設計和實施層次分明、相互關聯的學習任務,將有力推進學生對於繪本《感嘆號》的理解和掌握。

重構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協作交流和問題解決能力。在繪本教學中,學生往往以學習小組形式,圍繞學習活動有效開展合作共學。當個體學習活動與小組學習結合在一起時,學生之間的知識碰撞和啓發,就形成了一個團結協作共同解決問題的能量場。

以《感嘆號》爲例,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教師可以借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設計爲一系列有意義的任務。比如任務一,引導學生理解《感嘆號》的主題和深意。我們以對話和探討的方式呈現,學生閱讀繪本後,教師提出問題:“你們認爲《感嘆號》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同時鼓勵學生髮表對於故事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任務二,理解和感知繪本中感嘆號的運用和特色。學生被引導尋找繪本中感嘆號的特殊之處,教師提出問題:“你們覺得繪本中的感嘆號是怎樣表達個性和情緒的?” 通過此任務,引導學生理解和感知感嘆號的語言特性和功能。任務三,探索感嘆號的使用規範。教師提出問題:“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會使用感嘆號?”然後讓學生以實例說明,藉此強調感嘆號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感嘆號的使用規範。

教學活動中,每個任務都設置開始、過程和結束的明確步驟,以及所期待的結果。同時教師讓各小組成員認領任務,以團隊協作的方式尋找解決思路。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以團隊爲單位主動思考,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並大膽彙報展示。教師通過觀察和記錄,可以發現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僅能更深入理解繪本《感嘆號》的主題和感嘆號的使用,也能在團隊中增強協作意識,習得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

將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引入繪本教學,可以釋放繪本教學的價值,有效補充學科教學,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養提升提供有益支撐。

作者/李敏君,單位系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花園小學

編輯/崔毅飛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