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參謀長:時機太晚、飛機姿態不對 彈射仍可能失敗

兩架F5E戰機疑似擦撞失事,外界關注飛行員彈射後卻無法存活。(本報資料照)

空軍參謀長黃志偉中將(右)在立院備詢。(呂昭隆攝)

兩架F5E戰機疑似擦撞失事,外界關注飛行員彈射後卻無法存活。空軍參謀長黃志偉上午在立法院說,檢討過去彈射仍未生還案例主因還是彈射時機太晚飛機姿態不對,這樣情況下如果彈射,仍可能撞擊機身海面重創

去年10月駕駛F5E戰機殉職的朱冠甍中校,經檢方相驗後是頭部受創身亡。

黃志偉表示,F5E戰機彈射座椅民國80年代、接近90年就曾改良,雖不是零零彈射(零速度、零高度),但可在零高度、速度50浬(約時速92.6公里)彈射,且可協助扶正座椅再透過導引傘減速。

黃志偉指出,F5E戰機爲拋罩型彈射,非穿罩型彈射,也就是說,飛行員在拉起彈射拉桿的同時,座艙罩就會拋擲,座椅於0.3秒後進行發射。

黃志偉提到,目前已找到朱冠甍頭部受重創的蛛絲馬跡,雖然當時有成功彈射,但因飛機姿態向右傾斜、彈射時對準海面,座艙罩雖已脫離,但可能身體不正撞擊戰機隔框或戰機機身,也有可能是張傘的過程產生足夠拉力,導致飛官撞擊海面受重傷死亡。黃志偉再次強調,朱冠甍殉職原因可能是機械故障

黃志偉提到,目前在高雄岡山有一處經美軍認證的戰機座椅彈射模擬器,飛行員每4年會複訓一次,美軍4年也會來臺評估一次,但因爲實際彈射時的重力達到30G,就連美軍也不會在室內地面練習彈射,重點在於精進訓練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