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防疫英雄 不是誰的專利

政府感念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醫護人員防疫期間辛勞付出,特頒贈防疫徽章22面給主動支援機場並深受肯定的護理師。(姜霏翻攝)

臺北市立圖書館因爲準備採購大陸童書《等爸爸回家》,遭民進黨市議員質疑是美化大陸防疫,「洗紅孩童思想。然而疫情發生將近一年來,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故事,都值得去認識瞭解,但現在臺灣社會變得只能罵大陸,不能正視大陸客觀存在的表現,在「臺灣價值」的政治正確扭曲下,看待對岸,更多的是傲慢與偏見。

大陸最一開始確實對疫情存在隱瞞,李文亮醫師過世就是最好例子,但之後全國總動員投入防疫所得到的成果,也值得世界正視,幾天前習近平更在G20峰會提出推行國際版的「健康碼」。對照美國現在還每日上萬人確診,大陸提出這倡議,顯得底氣十足。

在這近一年的疫情生活中,無論是政府的防疫措施、疫情對經濟衝擊、疫情生活下人物的故事、疫苗研發等等,都值得去認識瞭解,那本《等爸爸回家》就是從小人物的故事出發,描述醫護人員投入防疫工作的故事,旨在向醫護人員致敬,更多的是闡述人性光輝

今年5月國際護師節時,蔡英文總統說,她要向全國護理師表達最深感謝,「護理人員臉上口罩壓出的光榮印記,將永遠留在臺灣人民心底」。今年520就職時,蔡總統也大讚醫護人員、郵務人員、藥師便利商店店員等各行各業人員,都是防疫的無名英雄

口罩勒痕的感動,及外賣小哥疫情下送暖的新聞,其實大陸早在今年2月就已頻繁報導,畢竟爆發疫情誰都不樂見,既然遇到了只能勇敢面對,這羣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無論是哪裡人,都值得尊敬跟感謝,而《等爸爸回家》這本書的宗旨,也僅此而已。蔡總統公開感謝醫護人員,面對疫情,更應該多一點人性與關懷,少點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