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用了2年還捨不得丟?致病菌吃下肚「小心吃出胃癌」

東方人喜歡用筷子。(圖/翻攝自pixabay)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東方人習慣用筷子,木質竹質筷子結實、輕便,成爲許多人的首選。不過,如果筷子沒洗乾淨,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幽門螺桿菌病菌,可能借由筷子傳播,特別是使用較久、已有劃痕的筷子,在略潮溼的狀態下,更易造成細菌繁殖,而幽門桿菌是胃部淋巴瘤及胃癌的重要風險因子

大陸健康類報紙生命時報》近日訪問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醫師吳安華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教授開春,探討筷子上的細菌及如何正確清洗筷子。報導引述南昌大學一項研究指出,檢測某大學餐廳提供的公用筷子及免洗筷,發現兩種筷子都含有大腸桿菌和黴菌

遼寧省人民醫院微生物室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家庭使用2年的木質筷子含菌落數爲每平方釐米16.3個,超過了臨牀規定的用品表面細菌羣落合格值;使用近2個月的金屬筷子,所含菌落數僅爲每平方釐米0.7個。

▲木、竹筷結實又輕便,是很多人的首選。(圖/記者李毓康攝)

筷子沒洗乾淨,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幽門螺桿菌等致病菌,可能借由筷子傳播,造成感染患病,特別是使用較久、已有劃痕的竹木筷子,在略潮溼的狀態下,更易造成細菌繁殖。

報導指出,在合適的環境下,細菌繁殖速度大約是20分鐘增加1倍。1994年,幽門螺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癌症研究所列爲一類致癌物,認爲78%的胃癌可歸因於慢性幽門螺桿菌感染。無論是共用筷子或相互夾菜,都可能交叉感染。如果使用的筷子上殘留下幽門螺桿菌,被感染機率也會大大提高。

目前已確定與幽門螺桿菌相關的疾病包括非萎縮胃炎萎縮性胃炎、淋巴細胞性胃炎,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癌、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其中又以胃癌最讓人聞之色變,吳開春強調,絕大多數胃癌發生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環境因素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專家提醒,洗潔精有清除飯菜油污的作用,也能一定程度上破壞細菌生長環境,但不是殺菌劑建議使用開水煮沸筷子,因爲絕大多數細菌都不能在80度以上的環境中生存;清洗後將筷子頭向上放在筷子筒中,筷子筒要選擇鏤空的,防止積水,而且要存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以防黴菌污染;另外,竹木筷使用3至6個月後,顏色會變深,應及時更換,即使有的不到半年,只要發現變色,也應該更換。

▲筷子沒洗乾淨可能會把病菌吃下肚。(圖/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