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用手機卻無自覺!臺大調查:實際使用時間比想像多五成

低頭族經常自我感覺良好,實際使用手機時間比自覺要多上五成,圖爲使用手機示意圖。(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春節長假是否正在滑手機度過?我們常認爲可以自己節制使用手機的時間,不過根據一項臺大醫療團隊研究調查發現,民衆實際使用手機的時間比起自覺要多上五成!且使用時間越長,低估實際使用的程度越嚴重。

根據國發會「106年數位機會發展現況調查」的資料顯示,臺灣每100人持有122個門號,平均10人有8.2人擁有智慧型手機,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臺大醫療團隊開發可精算個人手機使用時間的App「Know Addiction」,並用以進行調查,針對100名大學生深度訪查後發現,他們平均使用手機的實際時間比自我感覺要多上五成,舉例來說:自認每週用手機20小時的人,實測使用時間其實已長達30小時。

臺大醫院精神醫師林煜軒分享研發APP「作息足跡」。(圖/記者洪巧藍攝)

臺大醫院精神部醫師林煜軒表示,自己門診常見每天使用手機長達7至8小時以上的民衆來求診,因爲對手機的依賴,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效率。但他也說,目前並沒有建議手機一天應該少於多少次或者多少小時,因爲手機早已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有些人工作時就必須使用手機,規範一個時間出來「沒有太大意義」,還是應該以「自我主觀感覺」評估是否已經妨礙到生活與工作來做爲判斷。

林煜軒表示,雖然沒有建議手機的使用時間每天不應超過多少小時,但有一個情況一定要避免,就是「睡前一個小時」不要使用手機。他解釋,人得以維持正常作息,是因爲腦中松果體在夜間會分泌褪黑激素,但如果睡前看着手機光線,可能會影響到褪黑激素分泌,讓睡眠品質惡化,進而使得隔天精神狀態不佳。

▲臺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樑蕙雯說明單手滑手機的姿勢問題。(圖/記者洪巧藍攝)

此外,長期使用3C還會造成多方面健康影響,包含肌肉視力傷害,以及不當的手機使用更會影響行的安全。臺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樑蕙雯表示,根據研究,常用的手機使用姿勢下,頸部前屈角度電腦使用增加了15度,此外,手機使用時手臂彎曲、沒有支撐,因此,斜方肌以及二頭肌的肌肉活動都會上升。

樑蕙雯指出,使用手機的姿勢沒有一個特別好,如果低頭會使頭頸、背部負擔大,如果拿到與眼睛同高,則會傷害肩臂,但是有一種姿勢更是特別差,就是單手操作手機,從肩頸手部一直到大拇指都會增加負擔,最好避免。她建議,應減少持續使用手機的時間並適時變換姿勢、伸展,也可以善用手機的固定裝置。如果真的要大量打字,還是迴歸到電腦來做,姿勢比較好調整,效率也較高。

▲作息足跡APP可以分析各個手機內APP的使用時間與百分比。(圖/記者洪巧藍攝)

至於對眼睛的影響,臺大醫院眼科部醫師楊長豪表示,手機熒幕等3C產品都有背景光源,其光譜中含有異常的高能藍光,藍光是可見光中能量最強的,破壞力比起其他波長的光線要強,在長時間藍光刺激下,容易產生許多過氧化物的「自由基」,傷害視網膜細胞,尤其增加黃斑部病變的機會。建議每使用電腦或3C產品30到40分鐘後就要休息,看看遠方,讓睫狀肌放鬆。

臺大醫院醫療團隊開發「作息足跡(Rhythm)」App,全自動地從手機使用行爲,推估睡眠時間以及作息穩定度,讓手機使用者可以瞭解自己的使用情況,目前已經在Android系統平臺上開放民衆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