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火爐邊玩牌!《爐石傳說》開場音樂賞

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座敷桐子(特約撰稿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卡牌遊戲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秦末漢初的時候人類社會已經出現了卡牌遊戲的雛形。而隨着人類社會科技和文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卡牌遊戲出現了,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卡牌遊戲玩法雖然簡單,但卻包含無限的可能,所以卡牌遊戲可以說是一種“永不過時”的遊戲。人類進入電子遊戲時代以後,卡牌遊戲也成了遊戲廠商們的熱門題材。無獨有偶,美國暴雪電影製片廠看準了卡牌遊戲的巨大商機,推出了卡牌遊戲《爐石傳說》。

當暴雪爸爸說也要做卡牌遊戲的時候,其實一開始我是排斥的。你說一個做MMORPG和RTS遊戲的電影製片廠,怎麼就跑去做卡牌遊戲了呢?不過後來的事實說明,遊戲廠商的發展固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暴雪這一舉動蘊含深意,絕對不是被歷史所欽點這麼簡單。

風靡世界的萬智牌

卡池深度和發展時間來看,爐石傳說自然是遠遠不如像萬智牌這種歷史悠久的經典卡牌遊戲,但這並不影響爐石傳說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風靡全球,甚至有不少萬智牌職業選手也加入到爐石的陣營中來。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暴雪在一開始已經想好了“玩家發展路線”—休閒玩家可以在爐石中體驗卡牌遊戲的魅力,比如打打天梯冒險模式,而重度和職業玩家也有可以攀登的高峰:天梯傳說前一百,各種官方認可的積分比賽,最終參加全球大賽與世界高手同臺競技

魔獸中的經典角色雷克薩

與不少經典原創卡牌遊戲不同,爐石是魔獸的一個衍生產品,所以從一開始暴雪爸爸就打着充分利用玩家資源的算盤。不僅如此,設計師們在設計新卡牌的時候完全可以照搬魔獸裡的人物,這既可以給魔獸老玩家以懷舊感,也可以給新玩家以新鮮感。在正式上線兩年多以來,魔獸中的各種副本以“冒險模式”的名義搖身一變,讓許多角色加入到爐石的卡牌陣營中來,變成了一張又一張有趣的卡片,甚至衍生出許多流派。精美的卡牌設計,相對平衡而又不失樂趣的玩法設定和隨機行爲帶來的巨大成就感都使得爐石成爲了卡牌遊戲中的精品,“暴雪出品必屬精品”的業界定律又一次得到了證明。

爐石傳說開場曲《Pull up a Chair》(來源:本站

爐石中的卡牌各有千秋,而筆者作爲一個普通的爐石休閒玩家,五級低保領取戶兼傳說遙望者,其實對爐石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那些卡牌,而是進入遊戲後那首充滿異國情調的BGM《pull up a chair》以及旅店老闆那句經典的“嚯嚯嚯,小夥子們,看看誰來了”。

憨厚可愛的爐石酒館老闆

不少進入遊戲之後都要先調整下每日任務,看看自己的卡牌收藏,調整下自己的卡組,然後再開始競技模式或者天梯模式。而在這個過程中,陪伴玩家們的便是這首充滿閒情逸致的BGM。玩家們似乎覺得熱情好客的旅店老闆就在身旁,舉着裝滿麥酒的木酒杯和你打招呼,讓玩家“在火爐旁找個位子隨便坐(當然也有玩家把這句話空耳成在在火爐旁找個妹子隨便做)”。這首充滿風情的酒館小調,一下子就讓玩家們放鬆下來,想在火爐旁玩玩遊戲。

Peter McConnell

這首BGM簡直可以說是旅店老闆的專屬BGM也不爲過,而很多人在聽完它之後也會想象歌曲作者是不是也是像旅店老闆那樣熱情好客的大叔。這首歌曲的創作者Peter McConnell確實是位大叔,不過他可不是一個普通的路人大叔,而是一個身懷絕技的大叔。

據旁人講,Peter大叔在還沒學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會唱歌了。他對於童年的記憶雖然已經模糊,但關於音樂的部分卻記得很清楚,他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學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情形。1960年Peter出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但因爲父母工作的緣故,四處搬家。Peter的童年在瑞士渡過,而後他又隨着父母回到了美國,去過肯塔基、肯薩斯和新澤西。等到他上大學了,又搬去了波士頓。

頻繁搬家的生活雖然辛苦,但Peter卻在不同的地方發現了同樣的快樂。每到一個新的地方,他便會吸收學習當地特色的音樂,這對於極具音樂天賦的他簡直是手到擒來。他在各個地方學會了拉小提琴,彈吉他班卓琴,中學的時候加入了管絃樂隊,大學的時候又加入了學校的搖滾樂隊。

音樂天才兼學霸的Peter考上了哈佛大學,他一開始本來學習的是物理學,但很快發現比起枯燥的物理公式,靈動的旋律音符更能讓他充滿活力。於是在課外時間他幾乎都是在學習音樂,就連做兼職也是去吉他店打工。出於對於音樂的喜愛,他最後選擇了轉去音樂系,向好幾位音樂大師學習,包括Timothy Vincent Clarke,Curt Cacioppo 和 Ivan Tcherepnin。

Peter的好朋友Michael Land

哈佛大學音樂系也是臥虎藏龍,在這裡Peter認識了日後事業上的貴人兼好基友Michael Land,此君後來爲LucasArts旗下不少《星球大戰》系列遊戲和電影配過樂。畢業後Peter與Michael一起去了Lexicon公司(Harman旗下的一個子公司,專注生產錄音棚設備和效果器和車載音響,部分豪車如勞斯萊斯配備了該公司生產的設備),兩位好基友還組了一支搖滾樂隊,經常在夜晚出去演奏,頗具默契。兩人後面還計劃把樂隊的活動範圍擴大到舊金山。

Michael不甘於只是在Lexicon公司裡當一顆螺絲釘,於是他去面試了當時還是小公司的LucasArts並拿到了offer。後面Peter也在他的鼓動下面試了這家公司,也拿到了offer。這便是後面Peter電子遊戲配樂生涯的開端。

科班出身的Michael和Peter不僅在搞樂隊的時候高度合拍,就連搞起工程來也是十分默契。兩人跳槽到LucasArts之後,一起發明了一套名爲“iMUSE”的專利交互音樂系統。這套系統十分強大,可以讓音樂自動隨着遊戲場景和人物的變化而變化。這套系統首次用到了Michael一直耕耘的遊戲項目《猴子島2》中去,而且獲得了不錯的效果。

Peter在LucasArts默默耕耘,爲許多遊戲擔任配樂工作,包括《猴子島》系列、《印第安納·瓊斯》系列和大名鼎鼎的《星球大戰》系列。LucasArts旗下各種經典的冒險遊戲,Peter都參與了配樂工作。

冥界狂想曲

如果說《星戰》系列遊戲讓同行們認可了Peter的實力,那麼真正讓他大放異彩的當屬遊戲史上一款獨一無二的冒險遊戲《冥界狂想曲》。這款遊戲在1999年收穫了E3最佳冒險遊戲獎,獲得了無數讚美和推崇,被稱爲“只有天才才能製作的遊戲”。遊戲中的音樂糅合了墨西哥風情與猶太風,Peter還把電影配樂的手法運用進來,可謂巧奪天工。

在爲《冥界狂想曲》配樂的過程中,他認識了遊戲製作人Tim Schafer,這位仁兄也是Peter事業上的大貴人。2000年Peter離開了LucasArts,開始用自由職業者的身份在業界亮相。他的第一位兼長期大主顧,便是Tim Schafer,Tim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後請Peter爲旗下很多遊戲配樂,包括《意識世界》、《野獸傳奇》和《萬聖節大作戰》。除此以外,Peter還爲Popcap公司一個非常有名的遊戲配過樂:《植物大戰殭屍》。

從90年代初到現在將近30年的時間裡,Peter作爲一位遊戲配樂人可以說是碩果累累,見證了整個遊戲產業的興衰,稱得上是身經百戰,見的多了。他以一位工程師的身份闖入到經歷過“雅達利大崩潰”事件後的遊戲界,並堅持把自己的硬件特長和創作才華相結合,走出了一條與衆不同的道路,這說明他對創作音樂有着非同一般的熱忱。無獨有偶,暴雪電影製片廠看上了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遊戲音樂人,邀請他爲旗下首款卡牌遊戲《爐石傳說》配樂。

許多人可能覺得,爐石中的音樂似乎沒什麼特點,但這其實恰恰是Peter有意爲之。作爲一款偏向休閒的卡牌遊戲,遊戲中的音樂必然不能喧賓奪主,而爐石中也不存在如萬人戰爭、生死決戰這樣需要交響樂來襯托氣氛的宏大場景,因此輕鬆休閒的酒館小調和爐石的主題相得益彰,而這恰恰是Peter所擅長的類型之一。不僅如此,爐石中對戰時候的各個場景音樂也是Peter創作的,玩家們在絞盡腦汁打敗對手的時候,伴隨着這樣輕鬆的音樂,說不定真的可以靈光一閃。

文章最後,筆者忽然發現無線鍵鼠剛剛壞了,求各位讀者老爺們贊助我128元買裝備碼字,60塊買個鍵盤,60塊買個鼠標,8塊錢快遞費。我不知道什麼卡拉贊之夜,爐石也很久沒玩了,謝謝各位讀者老爺!

之前推薦過的歌曲可以前往我在本站雲音樂建立的歌單查看(點擊查看),即可看到最新推薦的歌曲和以往推薦過的歌曲了。

感謝各位觀看,對本期節目有建議或意見的玩家可以進行回帖,我都會一一查看,或許由你推薦的音樂會在下一期出現。

詳情請看這裡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歡迎訂閱愛玩APP的《遊戲音樂》,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