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場變游泳池 東吳實境藝術節大玩AR科技

宿舍生活的酸甜苦辣化成一顆的紙雕泡泡。(東吳大學提供/李侑臺北報導)

戴上VR 裝置空間無限延伸,讓同學直呼驚豔。(東吳大學提供/李侑珊臺北報導)

藝術巴豪嵐·吉嵐作品《迴歸》和AR科技做結合。(東吳大學提供/李侑珊臺北報導)

AR結合遊戲寶可夢風靡全世界,而東吳大學結合藝術與AR科技,透過APP,籃球場變成綠色游泳池,虛擬校狗萌躺木棧道,還能跟金正日大人物頭像大跳印度搖頭舞,兩校區一共有29個超潮的隱藏版打卡景點,等大家來挖寶。

「這裡是城中的籃球場,現在只要搭配手機APP,你看這裡就變成一大片綠色的游泳池,還有人在游泳呢!」校園記者穿梭兩校區進行報導,只要透過手機下載「方寸之間+」的APP,藝術家的AR作品讓想像力和東吳大學的空間無限延伸,像東吳城中校區法學院門口,浮現不少大人物的頭像,韓國領導人金正日和金正恩父子等人印度搖頭ING;木棧道上還出現慵懶的拉不拉多,宛如虛擬校狗,兩隻小麻雀無法阻止牠的睡意,同學可以發揮創意和這些實境藝術同框,創造獨一無二的全新影像

東吳大學文舍明日聚場胡氏藝術聯手,打造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這也是臺灣第一個以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爲互動載體的校園藝術節,由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和胡氏藝術公司執行長朝聖共同策劃,並由科碼媒體技術整合,自從2017年推出以來,至今已累積24位藝術家、29件藝術作品戶外實境藝術收藏量全臺第一。

不只藝術家,東吳的學生也成了共同創造者,東吳大學最新地標野豬雕塑《迴歸》,學生也加入創作行列,十幾位學生和原住民藝術家巴豪嵐·吉嵐相互激盪,透過APP,實體作品與學生着色的野豬圖騰做結合。藝術家巴豪嵐·吉嵐表示,一開始不少學生不知該怎麼着手,但在他不斷跟學生交流後,全部的學生都完成了,巴豪嵐·吉嵐說,野豬是他生活,而當創作到了校園,希望它能自然融入成爲東吳大學的一部分。

除了AR技術之外,藝術家洪譽豪更用虛擬實境VR技術和3D掃描,記錄了東吳的現在與過去,戴上虛擬實境裝置,體驗者彷彿走進東吳的時間迴廊,不少同學驚呼這體驗真的太棒了,宛如進入全新空間,人就像騰空看校園一樣非常驚豔。

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表示,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結合了科技與培育創新人才的兩個面向,不只是推動美學教育,也是在推動科技新興教育,這是東吳大學現在與未來持續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