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共應淡定面對民主臺灣

胡文琦

坦白說,在現今「罵馬」已近乎顯學而其也幾乎是動輒得咎之際,惟應就事論事高度肯定總統的是,針對中共十八大閉幕後的新政治情勢,馬錶示,針對未來兩岸領導人若要互訪,就必須先解決「身分問題, 否則可能性極低,目前也看不出任何迫切性。針對前紅十字會總會陳長文詢問「國統綱領」三階段問題時,馬雖迴避了敏感的統一問題,對互訪表示「也不是絕對不可以」,但其若至大陸訪問,就只有「中華民國總統」一個身分,「不可能是馬教授或馬主席」。

壯哉斯言,姑且不論國統綱領第一階段的兩會白手套協商、第二階段的政府平等交流,乃至第三階段的兩岸自由、民主、均富統一構思規劃,在坊間普遍認爲馬政府「過度傾中」之際,馬的 「有guts」擔當表態,「有則改之、無則嘉勉」確實不應抹滅在一片「罵馬」聲之中,而馬的兩岸政策三大重點方向,包括未來將持續深化兩岸交流、兩會互設辦事機構,以及同時通盤檢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就兩岸和平發展及歷史的長遠角度而言,當然都必須給予「正面」評價

而在中共三代領導人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都將「完成兩岸統一」列爲「三大歷史任務」之一的氛圍下,中共現今對臺工作雖轉爲戰略不變、戰術靈活,只談反臺獨、民族大義與九二共識,但在內部聚會時,就立刻轉性、翻書地祭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八股強硬立場。換言之,中共雖在執行對臺工作作爲與策略上,採取了所謂「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靈活態度,且廣泛地與臺灣各黨派交往溝通接觸,惟究其本質而言,矮化消滅中華民國臺灣的企圖根本從未改變。

而日前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傅士卓(Joseph Fewsmith)在出席「中共『十八大』權力傳承與政策動向國際會議時表示,中國大陸擔憂臺灣下次大選可能會再度政黨輪替,換民進黨上臺執政,現階段亟思鞏固海峽兩岸關係,並希望能進展到政治領域。傅員認爲,「接下來3年,中共希望談政治問題的可能性相當大」。

而對習近平上臺後的兩岸關係走向,傅指出,習曾福建、浙江、上海3省市擔任領導,對臺灣的瞭解應「相當深入」,習掌權後應會繼續維持臺海兩岸的和平與穩定。至於對臺軍售問題,傅強調,這對美中臺三邊關係都是一項挑戰,「每一次華府決定對臺軍售,北京方面就十分生氣與不滿」,軍售不僅敏感而且還十分難以處理。而對兩岸互設辦事處的態度,傅則說,「美國一貫的政策是,希望臺灣與大陸能夠和平處理相互之間的問題,如果兩岸都覺得互設辦事處是有利的,我認爲美國政府不會有什麼反對意見」。

綜上,此番除應高度肯定馬總統「馬步站穩」國家主權立場外,在他山之石的客觀評論後,也要提醒中共習員的是,要「淡定」面對民主多元臺灣,政黨輪替在臺已是常態,做好就繼續、做不好就下臺「天公地道」,就算是民進黨上臺也無法不顧主流民意與國際現實「硬幹」。換言之,中共如果真的亟思鞏固海峽兩岸關係、進行所謂政治談判的話,就應先學習真正尊重不同意見、海納百川,而不是連臺灣要買一個保護自己國家人民財產安全的軍售,中共都要「十分生氣與不滿」,坦白說,如果是「這種水準」的話,兩岸領導人互訪或互設辦事處又有何善意與建設性意義呢?

●作者胡文琦,臺北文史工作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