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機器人大趨勢

文/洪寶山

金融海嘯過後,美國祭出貨幣寬鬆政策度過危機,也讓中國經濟越來越強,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受到威脅,當時美國總統巴馬喊出要再工業化,接棒川普也要讓美國再度強大,他們靠的是什麼?如果只是單純的製造業,對美國來說不具經濟效益,那如果是機器人產業呢?不但是高精密的製造業,更是產業高端趨勢,經濟規模就大了。

以2016六年來看,專注於機器人開發的風投資金已達19.5億美元,較六年前上漲十倍,且並無減緩趨勢。絕大部分的投資聚焦在幾個領域物流、倉儲自動化、製造業的機器人手臂醫療保健醫用機器人、無人機農用機器人、自動化汽車等。

就我觀察,機器人有三個發展區塊:一是工業型機器人,多使用在工廠倉庫;另一是服務型機器人,提供家居服務或照護;還有一塊則是商業化機器人,運用在商業環境

自動化機器人與產業關聯性非常高,例如食品業檢測包裝、相關運輸飲料市場,農業也要自動化。據工業局統計,臺灣生產工業型機器人業者逾九十四家,服務型機器人業者二十四家,還有超過五百家以上業者與機器人產業具有關聯性,臺灣智慧型機器人產值並不算低。 高齡社會日本更將機器人訂爲重要產業發展,低生育加上高齡化帶來勞動人口下滑,日本規畫2025年前,要以機器人科技取代350萬的勞動人力。在家庭照護與家務需求繁重下,日本家用機器人應用率全球四分之一。

前不久在波士頓聯網技術大會中,針對機器人最新應用發展歸納出五大趨勢:一、美國麻州機器人技術領先全美;二、人工智慧發展帶動服務型機器人商機;三、機器人醫學;四、人機互動;五、無人機送貨。這五大趨勢清楚點明瞭未來產業發展機會,絕對是機器人莫屬,且以美國爲最。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估協作機器人產值在2020年將較2015年增長十倍達十億美元;國際機器人協會(IFR)也預期,未來兩年內使用機器人的家庭將成長至3100萬戶。

當機器人產業已在全球形成一股趨勢,臺灣供應鏈當然不能缺席投資人更要在這些產業鏈中找到投資機會切入,搭上機器人商機。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888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