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緊張風險上升 趙建民:外商或對投資臺灣卻步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本報資料照)

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國際更關注「臺灣有事」的可能性。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認爲,臺海風險上升,可能導致外商對投資臺灣感到卻步,並對臺灣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趙建民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兩岸緊張情勢上升,對臺灣經濟有負面影響,因爲臺海風險「一定會在商人的計算之內」。他舉例,日本捷熱能源(JERA)日前傳將出售所持44%海鼎離岸風電計劃(Formosa 3)的股權,原因即包括臺海地緣政治因素。

趙建民也憂心,兩岸已陷入軍備競賽,而我方政策並未尋求避戰。他指出,臺灣當前欲對大陸進行武力嚇阻,但在缺乏核子力量、強大武器的情況下,實難以達到嚇阻目的。

趙建民主張,臺灣應以「民主」作爲嚇阻之道,「如果摧毀臺灣好的民主,他(大陸)自己人、包括全球都會罵他」,但此方法的基礎是,臺灣在民族與主權問題上不能採取對抗立場,即不持兩國論、臺獨論,才能站穩打民主牌。

趙建民指出,目前兩岸似正往對抗的路上前進,即使有些許和緩跡象,也對兩岸衝突現況無濟於事;假如依此趨勢演變下去,兩岸將難以解套。2024年總統大選將是重大選擇,他悲觀地認爲,若政黨沒有輪替,大家要好好準備未來兩岸可能的武裝衝突與風險,「沒有人敢說未來十年一定和平」。

趙建民日前率團前往廈門參加「文廈論壇」,與大陸學者對話交流。相較於一段時間以來的激烈言論,他認爲這次陸方言詞較爲溫和,應與大陸總體政策偏向緩和、有意恢復到馬英九執政時期的民間大交流有關,因此臺灣應該要把握這個機會。但趙建民批評,臺灣執政者一直會見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等對中激烈人士,刻意製造敵對緊張的氛圍,不接兩岸和緩的球。

談及大陸惠臺政策,趙建民表示,2016年後,此類政策只及於在大陸的臺灣人,如臺青、臺生、臺商等;對臺的契作,以及農漁產品輸陸則接連中斷。他認爲,大陸惠臺政策會否出現變化、願意再將經濟利益惠及整個居住在臺的臺灣人,未來開放陸客赴臺與否將成爲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