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愈之所:侘寂】從室內設計到傢俱擺飾,營造日式美學靜心空間

李歐納科仁的《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中譯本出版社書介一開頭,即將Wabi-Sabi,也就是所謂「侘寂」的概念,以一個小故事精妙地說出來:「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正要打掃滿是落葉庭院。首先,他仔細地將地面與草地清理得一乾二淨。然後,他搖晃其中一顆樹,好讓少許的葉子掉下來。這就完成了。」

侘寂並非要求百分之百精緻完美,畢竟完美的事物讓人感到侷促窒息,並帶有虛假性,有點瑕疵或不規整的,才自然,也才適合生活。這樣的美學文化應用在建築空間裡,讓人們得以在其中自在地行住坐臥,也因爲自在,於是療愈。

via freepik

要想營造日式侘寂感,素樸不矯飾的混凝土牆面,以及大塊、不做過多裁切加工的原木樑柱,是室內的裝修重點。前者要保有材質灰樸斑駁,使人如身處自然砂石原野洞穴,在陽光的照射下,明亮卻也柔和,顯得具有質感深度

日本屋舍時常使用的原木立柱,以具存在感的量體感帶來醒目視覺。在通透的室內,儘可能保持原貌、甚至保留了粗獷表皮的原木樹幹錯落室內,如從空間中自然長出並支撐天地一般昂然挺立,不僅帶有生機,其或有裂凹彎曲、歷經風霜的自然姿態,更直指侘寂本質

若要延展自然空間,可運用上述木材砂土基色,再加上能引入自然光線戶外色彩大片窗門,能使室內外仿如無隔,倘使室內空間相類材質延伸到戶外露臺,與花鳥蟲鳴共享四季變化。

傢俱家飾方面,同樣能延續空間的素雅生活質感。留有自然肌理、質樸無華的混凝土中島廚房浴缸,爲空間添上雕塑性量體,再加上些許形制簡約的原木茶几單椅碗盆等,讓整體空間能顯得協和一致,且有大巧若拙之典蘊。

另外,其他自然素材也能適時應用。例如與木材同爲黃褐色系,卻更顯活潑清爽的藤編傢俱,即可以籐椅、編織燈罩等形式現身,爲寧靜穩空間捎來一絲帶風的清新動能。與此相類的亞麻材質,則具輕柔大地色彩與纖維質感,能平衡原木與混泥土量體的樸拙厚實。

文字參考、圖片來源/HOME DESIGNING

(完整文章請看瘋設計)

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爲<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本文由瘋設計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