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弘展/新政府的「徵兵大限」答案!

政府面臨的「徵兵大限答案,受到全國矚目。(圖/林弘展攝,授權使用)

文/林弘展小英政府上任後,最近,必須面對一個攸關近十萬家庭兵役政策,那就是原本展延到年底,徵集2萬3100位役男入伍的政策,明年起,到底還要不要持續徵兵?目前這個新政府要面臨的「徵兵大限」答案,正備受關注中!在馬政府時代,將臺灣「徵募並行」的兵役制度,改爲以募兵爲主及將民國83年次以後的役男轉爲四個月「軍事訓練役」,留下至今約10萬左右的82年次(含)以前出生役男列爲徵集入伍對象正式定調後,原本徵兵期程是在2015年年底屆期,就不必再徵集義務役役男入伍。但在2015年8月時,由當時國防部高廣圻行政院提出需要再延長征兵一年到今(2016)年底,並需要有2萬3100位役男徵集入伍需求的提案後,馬政府即宣佈徵兵期限延長一年到2016年年底。2015年8月,馬政府在國家總預算定稿送出前決定徵兵期程延後,今年新政府上任後,有關政府「徵兵大限」是否到年底或還要再延長,現任國防部長馮世寬曾在立法院向立委表達,最快今年七月底前會給答案!而行政院長林全也在立法院總質詢時,面對民進黨立委蔡適應的質詢,表達出「能不徵就不徵」的宣示。林全院長的這句「能不徵就不徵」,給了近10萬尚未被徵集入伍的役男家庭一個希望,而這個希望,這個答案,除非馮世寬的決定期程推遲了,否則在七月底之前,政府就得給外界一個答案。也因爲「國家是否需要徵兵」有其限期對外公佈的時間表軍方內部爲此事早已召開過多次會議,這些會議也讓包括國防部資源司、人事次長室、作戰計劃次長室各自提出報告與建議,而這個「國家是否繼續徵兵」的大事,在軍方內部竟然分爲持續徵兵的「徵兵派」與反對繼續徵兵的「停徵派」。且這兩派之中,竟然各自透過管道對外釋出爲何不需徵兵或爲何得徵兵的原因,其運作對象包括軍事記者、軍事專欄作家名嘴、學者、立委及國會助理,能透過外部意見領袖及傳播力量運作的方式都派上了,最後傳出,「徵兵派」因爲「講到需要用兵之處、找對人遊說」,似乎較佔上風

官兵協助救災,廣受民衆的好評。(圖/林弘展攝,授權使用)

如果軍方「徵兵派」佔上風的傳聞屬實,那就出現兩個問題,那就是:

一、新政府會不會對軍方的建議照單全收、批示「如擬」,讓繼續徵兵政策成真?

二、政府一旦宣佈繼續徵兵,用什麼理由說服外界?

這兩個問題,在在都是值得關注的焦點。其一:從政府會不會對軍方要求繼續徵兵的建議照單全收問題來看,新政府對於軍方的提案,從最近幾次的互動來看,新政府有自己的策略因應,軍方的提案不見得新政府會全數「如擬」。 但目前傳出軍系「徵兵派」的理由,還以救災爲由表達立場,亦即如果無徵集之充員兵可用,則往後國家遇災難,「恐無足夠兵力可派出救災」的關鍵問題,讓徵兵好處的重點浮現了,所以,會不會爲了國家要有救災常備部隊的需要,影響到徵兵決策,值得關切。其二:從政府拿什麼理由來說服外界「國家依舊需要徵兵」?這就是一個值得讓新政府傷腦筋的問題。因爲在最近就爆出軍隊的士兵竟然出現大量「冗兵」現象,也就是士兵「編現比」(「編制數」與「現有數」比例)竟然超爆表的塞滿各作戰部隊,同時也透露出,原來是部隊中軍士官「編現比」嚴重不足,竟然拿「徵兵」及針對招募志願士兵超額超收方式「以兵代士」、「以兵代官」策略,來提升軍中「編現比」達到超出九成的標準。尤有甚者,還傳出軍中透過徵兵入伍方式,其實是便利讓軍方勸導義務役士兵轉服志願士兵,以提升軍方搞募兵達標的作用在。這類傳聞出現後,前政府時代以兵力或「編現比」可能不足,所以需要徵兵的正當性,已被打上問號了。新政府現在已看到警訊異狀,內部也有「馬規英不隨」的聲音與建議出現,這些問題,在在都讓新政府在宣佈「徵兵大限」的決策上,需要列入考量外界觀感與「徵兵理由」是否具正當性的變數。不過以新政府的團隊決策能力,自是會給外界一個可以交代的政策宣示,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小英政府如何宣佈「徵兵大限」的答案吧。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林弘展,臺藝大講師,專欄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