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爲友PNC30年 太平洋上最親近的學術圈

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代表院方,將會場全數展示專書贈予日本琉球大學與名瓔大學代表赤嶺守(Mamoru Akamine)。圖/中央研究院

臺灣環臨太平洋,沿岸國家的學術界在30年前組成「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推動太平洋沿岸研究資訊共享,扮演推動知識交流的重要角色。PNC2023年年會暨聯合會議於日本琉球大學(University of The Ryukyus)舉行,統籌大會的PNC執行長暨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陳熙遠表示,隨着各國疫情陸續解封,今年學術論文、海報投稿踊躍,較去年激增2至3倍,顯示各會員國的線下學術能量已蓄勢待發。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PNC推動交流30年後的現在,面對當前人工智慧、數位人文領域的創新鉅變,更需扮演推動知識交流的重要角色,期許不同領域的專家代表齊聚,共同建構人類應對下一階段數位挑戰的基礎建設。

日本名櫻大學國際文化研究所教授赤嶺守(Mamoru Akamine)鑽研中琉關係史逾30年,他在大會專題演講「琉球王國史料整合檢索系統之提案」(Concept Plan for an Integrated Search System of Ryukyu Kingdom Historical Information)。他指出,琉球王國的珍貴史料在關東大地震、二戰期間經歷重大毀損,目前散落在沖繩、日本本島、臺灣、南韓、中國、夏威夷等地,「琉球王國史料整合檢索系統」的推動不僅可實現跨國、跨資料庫整合檢索與數位資源共享,亦達到琉球王國曆史文化綜觀研究和傳承意義。

迴應全球海洋保育議題,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榮譽退休研究員邵廣昭,帶來「潮汐正在改變:海洋保育的國際趨勢和臺灣的挑戰」(Tides for Changing: Global Trends in Marine Conservation & Challenges in Taiwan)專題演講。面對當前過漁(Overfishing)、氣候變遷、海洋酸化及污染等問題,他提出推動再生能源,如離岸風力發電廠、先進監測系統及以自然爲本的解決方案,包含擴大海洋保護區等,並分享臺灣海洋政策的最新進展和未來發展方向。

中研院表示,今年會場特別陳列中研院出版的66種、近150冊學術專書,並以「開放博物館」線上展覽、海報及短片等形式,呈現數位出版、數位人文研究計劃最新成果,突顯中研院在出版與數位研究領域的堅實實力。黃進興更於閉幕典禮代表致贈參展專書予琉球大學和名櫻大學,充分顯現臺日主辦雙方合作情誼。

PNC 2023年會由日本琉球大學琉球亞細亞研究系、太平洋鄰里協會主辦,中研院、美國電子文化地理圖志協會及行政院教育部協辦。明年年會將由韓國高麗大學接棒主辦,該校代表亞洲研究所所長李鎮漢(Jin-han Lee)表示,將傳承此知識盛會的共融理念,並再度揭示環太平洋區域饒富特色的多元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