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選院長改投票方式 中研院:沒有任何個人主導

中研院翁啓惠日前在評選會結束後表示,第11屆院長候選人案順利選出3位候選人。(圖/記者賴映秀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中研院新院長遴選,臨時改變投票方式引發外界質疑,現在有又消息稱,院士醞釀連署,呼籲總統馬英九退回候選人名單。中研院30日發聲明強調,遴選過程沒有任何個人主導,而且過程保密,外泄名單絕非遴選委員會提供;候選人的投票方式,是經過在場評議員充分討論,最後獲得2/3以上同意,才進行無記名排序投票。

▼有爆料指出,前中研院長李遠哲介入新院長遴選。(圖/本報資料照)

聲明全文如下:

針對媒體對中研院院長選舉的誤解,我謹代表遴選委員會做此澄清。

院長遴選委員會於104年10月17日第22屆評議會第3次會議依「中央研究院院長遴選辦法」選出9位院長遴選委員;委員會於同年11月13日召開第1次委員會議,決議自11月20日起函請本院院士、評議員及國內大學提名,並於12月3日及21日舉辦全院座談會徵詢同仁意見。105年1月31日徵求提名終止後,遴選委員會整理出被提名人的完整名單。經徵詢被提名人本人意願、安排面談等事宜,最後再召開會議討論及以無記名投票,票選出共認最理想的4位人選依序推薦給4月16日的評議會做決定。歷次遴選委員會會議及與被提名人面談等皆有紀錄。整個遴選過程,均爲9位遴選委員共同討論及經由無記名投票決定,沒有任何個人主導。爲了保護被提名人,遴選過程均爲保密,外界名單絕非本委員會提供。

至於4月16日評議會進行中,對院長候選人的投票方式,是在中央研究院相關規定架構下,先經過所有在場評議員充分討論,最後獲得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後,才進行無記名排序投票,絕非如部分媒體所述,由單一評議員提案並迫使評議會通過。投票結果依照序位積分選出前三名院長候選人,準備上呈總統。會後也爲了尊重總統及3位候選人,名單並未對外公佈。當天評議會並未討論何時將選舉結果呈報總統,而是決定按慣例在一個月內儘快呈報。本人認爲遴選及評議會的過程均合法合理且符合遴選精神,評議會中也開放給每一位評議員暢抒己見,對外界某些不符事實錯誤解讀,深表遺憾並特此澄清。

遴選委員會召集人 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