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受害家屬心聲12年不間斷

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志工胡純寬(左)在八仙塵爆專案法律座談會上,鼓勵受害者。(張鎧乙攝)

社會上總有一些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人,人稱「胡老師」的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士林分會志工胡純寬,每週2天到協會,打電話慰問遭逢不幸的被害人家屬,也利用時間開車四處發送慰問金,聆聽家屬心聲,12年來不曾間斷。她說,平凡的奉獻,「讓我學會珍惜擁有,擔任志工一直到不能動爲止」。

70歲的「胡老師」,2008年自國小行政職退休後,得知士林分會徵選志工而開始投入服務

犯罪被害人,又稱爲「馨生人」,被害人及家屬都是她慰問的對象犯保協會第一時間都會提供5000元急難救助金個案,之後協會再依馨生人經濟狀況,每月提供3000元慰問金,由志工親送並評估相關需求,但胡老師與馨生人見面,不光是發送慰問金,更重要的是「聆聽需求」。

胡老師說:「3000元雖不多,但對家中失去經濟支柱生活陷入困境的人,都是省吃儉用,當作救命錢。」50多歲的黃婦先生中風臥病在牀兒子車禍頸椎以下癱瘓,爲了照顧2人,無法外出工作,只靠低收入戶和慰問金支付每月所需。看到黃婦堅強面對家中不幸,卻從不曾有任何抱怨,讓她非常感動。

在不同個案身上,胡老師也看到生命韌性賴婦在數年前因長子遭人打死而成爲協會關懷個案,之後她的小兒子女兒又陸續因病過世,同居的男友也中風,去年5月,賴婦也因精神失常安置在教養中心

雖然賴婦已無法自理生活,見到她卻還能叫出「胡老師」,讓胡純寬心中非常激動,覺得所有關心與付出都有回報。

胡老師接觸的馨生人,不少是車禍傷者或死者家屬,情緒起伏大。她也曾遇過家屬,只要看到她就開始哭,將近1年的接觸,才讓他們願意說出心中的感受。

胡老師說,瞬間的意外總令人無法面對,馨生人往往都是先從痛哭到願意敞開心胸,總要過一段時間才能慢慢開始分享自己,她也會循序漸進聆聽與關懷,直到鼓勵他們走出去。「用單純的心面對關懷者,將希望帶給別人,我打算一直當志工,做到不能做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