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受阻 陸準中外合作大學擴招

北京清華大學一隅。(取自新浪微博@清華大學

疫情導致大批已獲國外大學錄取的大陸學生無法出國,爲了疏通這些「準留學生」的去處,近日大陸教育部除了與部分陸校簽訂協定,接收這些學生先在大陸大學「借讀」學習,另外也特別批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可適當增加招生名額

近日大陸教育部宣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各地入境、簽證、航班政策限制,部分大陸學生的留學計劃被迫改變、延遲甚至取消,面臨就學困難。爲此,大陸教育部特別陸校與國外姊妹校以簽訂交換生協定等方式,接收出國留學生先在大陸大學「借讀」,短期學習交流

另外一個方式就是特准英語教學且採用國外培養模式的中外合辦大學擴招,讓這些準留學生入學,且招生不納入招生名額。主要對象是已持有境外大學錄取通知書、原計劃於2020年秋季學期攻讀境外大學的大陸學生。由於中外合辦大學一般可以拿到兩張畢業證書(一張是大陸教育部頒發,一張是國外大學頒發);但這類學生完成學業後,只能拿到國外大學學位證書,並可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獲得認證。

根據大陸教育部列出的清單,約有90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參與此次「準留學生」招生,大部分都是單個學程或是研究項目與國外合辦。不過有些學校本身就是中外合辦大學,上海紐約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溫州肯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這類學校全校都可以招收「準留學生」。

值得一提的是,雖說大陸的中外合辦大學在這一波疫情裡,可以額外「接收」一些原本要出國留學的學子,但是這類學校也不是沒有損失。例如一般中外合辦大學都會有「4+0」、「2+2」等項目,「4+0」就是大學4年都在大陸唸書,「2+2」是2年在大陸念、2年在國外原校念。不過疫情後,「2+2」項目的學生可能正好卡在國外,如何讓這些學生在疫區順利完成學業,或是乾脆讓他們回大陸,成了這類學校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