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隨堂考「文化是什麼?」 馬:兩個字,生活!

記者陳佳雯臺北報導

文化部長龍應臺19日下午至國民黨中常會針對「文化部與文化政策」進行專題報告。龍應臺在報告一開始,就先對在場人士以「文化是什麼」爲題做小測驗,龍應臺更點名馬英九總統,「馬主席,你有沒有寫文化是什麼?」,馬英九則說,「兩個字,生活」;中常委邱復生則說,「文化是糖跟牛奶」,這個特別的開場白引發現場大笑。

▲ 龍應臺在中常會抽考「文化是什麼?」(圖/記者陳佳雯攝)

龍應臺除了對「文化」的定義以及文化部的組織架構進行報告外,也當場建言說,建國百年後有了文化部,但是「文化部的重要性沒有受到社會足夠的討論。」

龍應臺在報告中提出對文化的看法,她說,大陸觀光客第一次進入臺北市政府大樓時候很驚奇跟困惑,因爲大樓前面並沒有警衛、也沒有戒備森嚴,文化可以透過觀察市民市政府大樓辦證件時,「小市民姿態是非常謙卑害怕,還是大剌剌的走進去?」這都是文化整體的呈現。

龍應臺以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德國如何對待1989年前共產黨秘密資料?」最後「德國血淋淋的把過去的秘密檔案全部打開」,但有些歐洲國家卻選擇繼續保存不公開,因此「一個整體社會怎麼對待自己的過去可以看出文化。」

龍應臺說,臺灣因爲經歷戒嚴跟解嚴,因此臺灣人對於自由跟不自由的「自覺」程度高於其他國家人民,同時因爲自覺高帶來的反思就會有衝動跟慾望表達,可能透過繪畫音樂;「文化的共同記憶,透過藝術文化被表達出來,你就成爲同胞,文化對國家認同是很重要的因素。」

龍應臺說,如果社會的政治結構容許裡到外、上到下用自由的方式表達,這個社會的文化就會特別蓬勃奔放,如果從下而上,社會真正的認同感也會比較強。

龍應臺說,「每個社會的個人是散在一地珠子,亂滾、孤單,文化就是一條絲線,看起來柔弱卻極其強韌,把珠子串起來成爲一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