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日股吸金 陸經濟成長達標

日本有望脫離「迷失30年」,本月9日至12日的單一星期之內,外國投資者淨投入超過98億美元到日股之中,這是自2023年4月以來淨流入額最高的一週,日經225指數在該星期大漲近6.6%。

中國投資者對日股同樣大感興趣,ETF是參與日股的方法之一。但大量資金涌入ETF,加上嚴格資本管制,令ETF價格大幅高於組合本身的資產淨值,觸發上交所在17日及18日暫停相關ETF的交易。

近期不少政策有望支持日股發展,日本企業近期積極將股票拆分,例如將1股拆成2~3股,每股價格下跌。日經統計,去年共有162家日企進行拆分,爲2018年以來最高,其中1股拆成5股或以上者超過26家。

其實,東證交易所每次交易爲100股,拆分對專業投資者的影響有限,但對一般個人投資者的吸引力頗佳。特別是日本剛修定個人儲蓄戶口(NISA)免稅股票投資計劃,修定後將更有利日本散戶資金流入股市。

中港方面,本週公佈數項中國經濟數據,包括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零售銷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及工業增加值等。整體上目前的中國經濟依然未能爲投資者帶來信心,拖累本週港股累跌936點,爲自今年開市以來的連續第三週下跌,併爲跌幅最深的一週。

2023年中國四個季度的GDP增長分別爲年增4.5%、6.3%、4.9%及5.2%,達到中國政府去年初預設5%左右的全年增長目標,最終全年增長5.2%,但目前的經濟困境依然令市場擔憂中國的經濟發展。最近的工業增加值及固定資產投資雖然增速如預期發展,但其實固定資產投資依然未能擺脫民間投資意願低迷,全年年減0.4%。

另一方面,去年推動經濟的主題,並延續至今年發展重心之一的內需消費,12月表現較市場預期爲差,零售銷售12月年增僅7.4%,低於市場預期的8%,令本週消費餐飲股受壓。

此外,中國存款個體戶繼續創新高,至年底淨存款額至人民幣(下同)56兆元,於前三季持續按季增加,第四季淨存款額才持平,而2022年淨存款只有45.4兆元。在淨存款的顯著上升,整體消費未如理想的情況下,反映消費者對於未來經濟發展信心不足而進行謹慎消費的結果。

整體上在出口需求減弱的情況下,GDP平減物價指數(GDP deflator)年減0.6%,反映整體價格下跌,如果2024年依然未能提振居民消費,將會繼續對中國已經積弱的核心通膨構成壓力,不利後市。今年中國如何推動消費,將爲經濟增長及通膨等的關鍵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