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經濟動能漸恢復 陸股顯現投資價值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油價戰爭,近期以來重創全球經濟與與金融市場,不但帶來變數,也讓市場投資人恐慌不已。但大陸A股的表現卻頗具韌性,我們建議不妨審慎思考現況,分析投資人爲何還是可以對A股抱持正面看法的理由

一、疫情管控情況較佳: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大陸中央政府將疫情侷限湖北省,避免讓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的龐大人口受到疫情的衝擊。相較於歐美國家因應措施上的猶豫不決,大陸政府的做法顯然初步達到了控制的效果

再來,中國人民銀行認爲「適時管理流動性」比「大幅降息」更重要,運用稅金減免等目標明確的措施,支撐壓力最大的產業,這樣的處理方式也使得A股在前波市場震盪下表現相對抗跌。

另一方面,在全球油價戰爭開打之際,能源類股僅在MSCI中國A股指數中佔1.5%。相較於全球諸多主要市場,A股市場較不受油價影響,而且風險較低。

二、中國大陸各地陸續復工:目前全球許多國暫時停止經濟活動並宣佈緊急狀態,但中國大陸正以緩慢但平穩的步調復工,大陸政府已逐步解除湖北省的封鎖措施。

當前大陸的工廠開始恢復生產,各地工人重返日常工作崗位,代表經濟體內貨品流通狀況貨運物流費率逐漸上揚,民衆亦再度開始消費

三、官方振興措施加持:大陸在農曆新年結束後迅速採取因應措施,即針對銀行體系挹注流動性,此舉有助於支撐市場交易量並促使一般投資人進場。最近中國人民銀行調降銀行準備金部分所需現金,讓信貸更容易取得,這也是延續中國目標明確的振興方式。

市場投資人可以期待更多協助經濟恢復正常運作財政行政措施,其中包括減稅、免稅與低成本貸款。全球許多其他國家的央行爲了讓市場回穩而採取行動,但傳統貨幣籌碼已經不多。相較之下,中國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仍有許多籌碼。

四、長期結構性成長不變:大陸民衆的需求逐漸演變,大陸決策層立場亦由「不計代價地透過工業製造與出口優先促進經濟成長」,改爲「透過國內消費與服務促成自給自足的經濟擴張」,目前國內消費與服務在大陸的GDP成長率中已佔了50%以上。

此時的關鍵,在於針對逐漸增加的可支配所得,找出能夠善用相關商機公司,像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具有韌性的公司將受惠於工作與消費模式的改變,這類公司包括雲端運算網路安全、線上購物貨運與熱顯像攝影機業者

另外,大陸消費力的增加正推升烈酒牛奶等比較高檔食品飲料前景,也推升了醫療保健產品與服務,以及保險規劃的需求,像是壽險保戶逐漸增加,今後保費可望有所成長。投資人應聚焦於中國大陸消費者的前景,尤其是消費升級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