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政策底、市場底 陸股後市可期

從疫情發展來看,上海新增確診加上無症狀患者,於4月13日達到2.5萬的高點後逐漸向下,大陸的防疫政策轉換爲「動態清零」,也就是說,確診者都是於隔離地區發現的,顯示疫情已得到控制。即使仍有新增確診,但上海從4月29日起已達到上述目標。若觀察上海以外的地區,爲了控制疫情,於每日新增確診尚未超過100例時均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

觀察大陸貨車物流指數,可以看到即使上海新增確診從4月中旬往下,但是貨運指數並未跟隨反彈,直到大陸國常會表示要維持物流正常運行,貨車物流指數才逐漸觸底回升。截至4月底,貨車物流指數約反彈到疫情前的92%,4月29日政治局會議關於疫情控管,要求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性,預估可望進一步舒緩疫情的負面影響。

大陸採取的動態清零,堪稱全球最嚴格的防疫措施,若觀察老年人口比重、第三劑疫苗施打比重、以及每萬人ICU數量可以發現,大陸老年人口約14%~15%,第三劑疫苗施打比重約52%,每萬人ICU數量約當二,和目前採取與病毒共存的國家相比,第三劑疫苗施打比重與每萬人ICU數量相對偏低。預估要隨第三劑疫苗施打比重提高,以及自產的新冠小分子藥物於第三季公佈臨牀數據後,防疫政策纔可能出現較大修正。

隨美國升息加速,亞洲貨幣出現不等的貶值,人民幣從4月下旬也出現急貶。從過去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來看,無法解釋過去人民幣幣值變化,認爲出口數據纔是影響人民幣強弱的表現。4月基於擔心疫情對於生產數據的影響,加上歐洲爲大陸重要的出口地區,歐洲受到地緣政治緊張的影響,2022年經濟將受到負面影響,上述數據均可能影響大陸出口表現,導致人民幣出現急貶。

若參考政治局會議的表態,疫情對於生產或是物流端的最大沖擊可望過去,考量到人民幣交易仍屬於管制的市場,預估後續再出現快速貶值的可能性並不高。

從宏觀數據來看,4月官方製造端與服務端PMI分別爲47.4與40,較上個月下滑了2.1以及6.7,已看到疫情對於PMI數據的影響。若根據各省分佔大陸GDP的比重,以及3月以來物流指數降低的幅度,以及預期疫情最大沖擊已經過去的假設下,預估大陸第二季GDP年增率爲2.6%。

從資金面來看,隨疫情對於物流影響性逐漸趨緩,4月最後一週深滬港通北上資金轉賣爲買,整體4月份北上資金買超人民幣(下同)19億元,逆轉了3月份賣超407億元的資金外流。

從企業獲利來看,大陸2022年第一季主板企業獲利約成長4.4%,創業板排除了生豬養殖的溫氏約降低了7.5%,其中創業板主要受到新能源相關公司財報不如預期影響。其中寧德時代因爲漲價與原材料上漲的時間不同步,套期保值等影響,第一季獲利衰退42%。

從事逆變壓器的陽光電源也受到電站遞延認列營收以及銷售費用大漲影響,第一季獲利衰退2%,整體第一季板塊獲利以原材料如有色、煤炭等表現較爲突出,受疫情影響預估大陸企業獲利低點將出現於第二季。

大陸疫情對於生產端最大幹擾可望過去,但美國加速升息以及縮表對盤勢仍有影響,預估第二季大陸股市仍處於市場築底階段,進入下半年企業獲利脫離低點,外圍市場干擾退去後,整體指數向上空間的機率纔可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