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可回收火箭 長征八號2020首飛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海南文昌火箭發射場進行總裝。(中新社資料照片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模擬圖。(取自中國航天日)

長征三號甲火箭殘骸。(中新社資料照片)

4月10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升空。(中新社)

大陸官媒日前報導,大陸打算重複使用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的一級火箭(首先點火的裝置)。目前,火箭尚處於研發階段,預計2020年首飛。此新聞吸引俄羅斯英國媒體關注。

俄羅斯《勞動報網站5月1日報導,這款運載火箭將採用兩級構型,捆綁兩個助推器。預計一級火箭和助推器都能垂直回收。新火箭一旦試驗成功,將向全球使用者提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

號稱技術與美不同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中科院院士包爲民透露,中國研發的可重複使用火箭將採用跟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不一樣的技術。

報導認爲,類似技術的研發非常重要,由於每次發射都需要對火箭殘骸可能墜落區域居民進行轉移,若能對部件墜落進行精準控制,便可避免很多問題。

今年將發射36次

大陸今年的航太大戲接連上演,預計全年將執行36次發射任務

根據中國的航太路線圖,將在2025年前後將研發出可重複使用的亞軌道運載器,讓亞軌道太空旅遊成爲現實,2030年左右實現重型運載火箭首飛,2035年實現運載火箭完全重複使用,屆時普通人進入太空的理想或將不再只是夢想

約至2040年,中國的未來一代運載火箭將投入應用,組合動力兩級重複使用運載器將研製成功。屆時,航太飛船的外型將更爲多樣化,且更加智慧、可靠、便宜、高效和便捷。

除了俄羅斯媒體外,英國媒體也注意大陸的航天事業。英國《詹氏防務週刊》引用白俄羅斯通訊社4月6日報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工業)與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組建成立一家合資企業。

陸與白俄羅斯合資研發

新的合資公司名爲航空技術與系統公司,將重點爲白俄羅斯和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研發和製造航空航太系統。

航空技術與系統公司總負責人尤里‧列昂諾韋茨說,新的合資企業將設計自己的高科技產品,並將推出其自主研發和中航工業研發的系列產品。這個合資企業將在白俄羅斯和海外推廣產品,重點將放在獨聯體國家。

報導指出,合資企業將研發和生產軍事與商業領域的航空部件,但未詳細說明。白俄羅斯政府表示,白俄羅斯最大的幾家軍工企業「已經在與中國展開合作」。

近年來,中國和白俄羅斯簽署多項軍事技術協定,目的在支援兩國擴大合作。過去10年,中國還向白俄羅斯提供了包括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生產的VN3偵察裝甲車,以及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製造的A200導引火箭等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白俄羅斯此前還在明斯克爲中航工業提供了一個基地,藉此,這家公司可以將業務擴展到歐洲和獨聯體的其他地區。

小 靈 通可回收火箭

又稱重複使用運載火箭。是指從地面起飛完成預定發射任務後,全部或部分返回並安全着陸,經過檢修維護與燃料加註,可再次執行發射任務的火箭。重複使用的優點是爲了減少運載器一次性使用後,拋棄昂貴的箭體發動機,及電氣設備造成的浪費,透過多次使用分攤費用來降低運載器的生產與發射成本。(林瑞益